文/缙修
前言:今人读古代小说,常常犯一个相同而致命的错误,容易把古代的事情放到今天,用今天的价值来进行衡量,这不但不能很好的理解原著,还会觉得原著是瞎编乱造。读古代小说,一定要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才能读懂、读深、读透。
一、水浒传的成书时间及时代背景
因郑振铎等学者发现了《录鬼簿续编》,从而确定了“罗贯中”的身世,而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弟子,因此,水浒的成书时间是元末明初。水浒传则是描写宋哲宗时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赫赫有名,然而却很少有人关心或者知道为什么唐诗宋词如此鼎盛。任何时期的文艺,社会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
唐皇帝重视诗,更重视诗人,因此唐诗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宋代,皇帝更是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这是当时社会的认同和推崇,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主流和价值必是善能写词,皇帝如此,大臣如此,社会的价值取向自然也是这个方向。明白了这个道理,下文所说的高俅是人才估计就不会被喷了。
二、高俅在当时是人才
水浒中开场描写高俅的语句如下: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文中开头把高俅定位为浮浪破落户子弟,于是这第一印象引导了许多人把高俅定格成了自己心中的小人。
高俅先是犯了案,被迭配发放出界,投奔柳大郎。后哲宗因拜南郊,感得风调雨顺,放宽恩大赦天下,因此高俅得以免罪。免罪后的高俅经柳大郎举荐,到了东京,几经转折,经小苏学士(即苏辙)写了一封书呈,到了小王都太尉处,开始了他的发迹之旅。
小说中除了柳大郎外,其他的人皆是因嫌弃而把高俅往外推。我认为应该是推荐高俅的人确实看到了高俅的优点,开生药铺的董将士推荐给小苏学士,小苏学士推荐给都太尉,恰好在这里遇到了端王。小说中描写端王也是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
到了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宋朝已经灭亡,后世对宋朝的这些遗风,那肯定是批判的,把当时的这一文化现象都归为了浮浪子弟的行当。由此文中对此的描写,今天看来,仿佛一帮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而就当时的社会来说,高俅正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三、时代需要的才是人才
可以想象,一个骑术很高,武艺高强的人在古代绝对是人才。但是到了今天,还是人才吗?在马戏班也许算。再过几百年,今天的马云,马化腾等网络大咖在后人看来,不知道算不算人才。时代的需要,才是人才。高俅的发迹,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