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神剑流芳——武当太乙神剑门文集》,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附录 武当太乙神剑门必背经典
一、玉皇心印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知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气合体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持诵万遍,妙理自明。
二、黄帝阴符经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之圣人。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三、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节选)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四、达摩祖师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六、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七、菩提祖师长生妙诀
显密圆通真妙诀,借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象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八、灵源大道歌
曹文逸
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
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鉴涵天容万物。
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
宫室虚闲神自居,灵府煎熬枯血液。
一悲一喜一思虑,一纵一劳形蠹弊;
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
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和神乃去;
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
萌芽脆嫩须含蓄,根识昏迷易变迁;
磋跎不解去荆棘,未闻美稼出荒田。
九年功满火候足,应物无心神化速;
无心心即是真心,动静两忘为离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
本来两物更谁亲,失却将何为本柄。
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
透金贯石不为难,坐脱立亡犹倏忽。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毕;
莫将闭息为真务,数息按图俱未是。
比来放下外尘劳,内有萦心两何异;
但看婴儿处胎时,岂解有心潜算计。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
绵绵迤逦归元命,不汲灵泉常自流。
三万六千为大功,阴阳节候在其中;
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
三彭走出阴尸宅,万国来朝赤帝宫;
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原只在灵台。
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
此非一朝与一夕,是我本真不是术。
岁寒坚确如金石,战退阴魔加慧力;
皆由虚淡复精专,便是华胥清净国。
初将何事立根基,到无为处无不为;
念中境象须除拔,梦里精神牢执持。
不动不静为大要,不方不圆为至道;
元和内炼即成真,呼吸外求终未了。
元气不住神不安,蠹木无根枝叶干;
休论涕唾与精血,达本穷源总一般。
此物何曾有定位,随时变化因心意;
在体感热即为汗,在眼感悲即为泪。
在肾感念即为精,在鼻感风即为涕;
纵横流转润一身,到头不出于神水。
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节由真气;
但知恬淡无思虑,斋戒宁心节言语。
一味醍醐甘露浆,饥渴消除见真素;
他时功满自逍遥,初日炼烹实勤苦。
勤苦之中又不勤,闲闲只要养元神;
奈何心使闲不得,到此纵擒全在人。
我昔苦中苦更苦,木食草衣孤又静;
心知大道不能行,名迹与身为大病。
比如闲处用功夫,争似泰然修大定;
形神虽曰两难全,了命未能先了性。
不去奔名与逐利,绝了人情总无事;
决烈在人何住滞,在我更教谁制御。
掀天声价又何如,倚马文章非足贵;
荣华衣食总无心,积玉堆金复何济。
工巧文章与词赋,多能碍却修行路;
恰如薄雾与轻烟,闲傍落花随柳絮。
缥渺浮游天地间,到了不能成雨露;
名与身兮竟孰亲,半生岁月大因循。
比来修炼赖神气,神气不安空苦辛;
可怜一个好基址,金殿玉堂无主人。
劝得主人长久住,置在虚闲无用处;
无中妙有执持难,解养婴儿须藉母。
缄藏俊辩黜聪明,收卷精神作愚鲁;
坚心一志任前程,大道于人终不负。
九、精神训(节选)
淮南子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夫天地之道,至纮以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劳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是故血气者,人之华也;而五脏者,人之精也。夫血气能专于五脏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腹充而嗜欲省,则耳目清、听视达矣。耳目清、听视达,谓之明。五脏能属于心而无乖,则勃志胜而行不之僻矣。勃志胜而行之不僻,则精神盛而气不散矣。精神盛而气不散则理,理则均,均则通,通则神,神则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以为无不成也。是故忧患不能入也,而邪气不能袭。故事有求之于四海之外而不能遇,或守之于形骸之内而不见也。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而气志者,五藏之使候也。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藏摇动而不定矣。五藏摇动而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矣。血气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藏定宁充盈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则望于往世之前而视于来事之后,犹未足为也,岂直祸福之间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以言夫精神之不可使外淫也。是故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哗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趣舍滑心,使行飞扬。此四者,天下之所养性也,然皆人累也。故曰: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憎者使人之心劳,弗疾去则志气日秏。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得生也。
夫癞者趋不变,狂者形不亏,神将有所远徙,孰暇知其所为?故形有摩而神未尝化者,以不化应化,千变万抮而未始有极。化者复归于无形也,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也。夫木之死也,青青去之也,夫使木生者岂木也,犹充形者之非形也。故生生者未尝死也,其所生则死矣;化物者未尝化也,其所化则化矣。轻天下,则神无累矣;细万物,则心不惑矣;齐死生,则志不慑矣;同变化,则明不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