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章句》里写道:“《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这个解释,我不认同。
《天问》第一部分从“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开始到“羿焉彃日?乌焉解羽?”问宇宙间天地合和,此处用典之多,简直眼花缭乱。读起来炫丽得很,配合着书的注释,读起来还算是轻车,书中扩展了其它相关的很多书籍,《山海经》《地肺经》《楚辞选》《穆天子传》《淮南子》,还有柳宗元的《天对》。
公元前300年的屈原写《天问》之后,跨越了一千年的时空,中唐时期的柳完元写了《天对》,与屈原隔空对话。当把它们放在一起阅读的时候,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嬗变轨迹,饶有趣味。读《天问》的同时一并把这些书也连带一起辐射到,仔细读一读,似乎有很广阔的空间,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立体阅读法吧。
先逐字逐句把《天问》第一部分读下来。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遂:往。传道:传说。上下:指天地。冥昭:指昼夜。瞢(méng)暗:昏暗不明的样子。极:穷究。冯(píng)翼: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象: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时:通"是",这样。三,通"参"。三合:参合,参错相合。本:本源。化:化生。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圜(yuán):天体。九重:九层。营:营造。度:计量。兹:此。功:事。斡(guǎn):转轴。维:绳。天极:天的顶端。加:安放。八柱:古代传说有八座大山做支撑天空的柱子。当:在。亏:缺损。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际:边界。属:连接。隅:角落。隈(wēi):弯曲的地方。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沓(tà):会合,指天地相合。十二:指古天文学家把天划分的十二区,每区都有星宿做标记。属:附着。次:停住。蒙汜(sì):古代神话中太阳在晚上停住的地方。蒙,水名。汜,水边。明:天亮。晦:夜晚。夜光:月亮。德,德行,一说通"得",得以。育:生。顾菟:菟,即"兔","顾菟"是月中的兔名,闻一多认为即蟾蜍。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女岐:或作"女歧",神话中的神女,没有丈夫而生了九歌孩子。合,匹配。取:得,生。伯强:大厉疫鬼。惠气:和气。
萧云从自注:“《道书》有伯强,云古之愤忠战殇者,如睢阳所谓死当为厉是也。或曰,伯强即《周礼》‘方相’,二字转注。故虎、豹、罴、黄金、四目。从之。”
阖(hé):关闭。角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的第一宿,由两颗星组成,夜里出现在东方,古代传说两颗星之间为天门。旦,天明。曜(yào)灵:太阳。
萧云从自注:“角,东方星也。曜(yào)灵,日也。按大角为帝座之首,故画鲛。《对》以‘苍龙则亢矣’,于《问》无取。《地肺经》谓东海日出,其光九轮,下有神鲛,蜿蜒吞吐之状。”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任:胜任。汩(gǔ):治理。鸿:通"洪",洪水。师:众人。尚:推举。.佥(qiān):皆。课:考察。行:用。鸱(chī)龟曳衔:鲧治水的时候,有鸱龟引路去偷息壤。鸱,一种鸷(zhì)鸟,猫头鹰之类。曳,牵引。衔,马口铁。顺欲:符合要求。.帝:帝舜。刑:诛罚。遏(è):禁闭。羽山:神话中的山名。施:通"弛",释放。伯禹:即禹,禹称帝前被封为夏伯,所以又称为伯禹。腹鲧(gǔn):从鲧腹中生出来。纂(zuǎn):继续。就:跟从。绪:事业。.考:父亲。窴(tián):同"填"。方:分。九则:指九州,一说分土田为九等。坟:划分。
应龙何画?河海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应龙:有翅膀的龙,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用尾巴划地,禹就依此挖通江河,导水入海。厉:经历,经过。萧云从自注:”余见唐李昇作《禹贡图》,末有龙以曳尾于九山,水气腾沸如是。”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康回冯怒:康回即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冯,通"凭",满。冯怒,大怒。《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夫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墬(dì):古"地"字。倾:倾斜。九州:传说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错:通"措",设置。洿(wū):深,一说挖掘。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修:长。椭:狭而长。顺:与椭同义。衍:余。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悬圃: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顶和天相通的地方。尻(kāo):尾,脊椎的末节。其尻安在,问的是昆仑山上的悬圃,它的麓尾在哪里。增城: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上。九重:九层。四方之门:昆仑山四面的门。从:出入。辟启:打开。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日安不到:什么地方太阳照射不到。烛龙:神话中的神,《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神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为烛龙。"羲和: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神。扬:扬鞭。若华:若木的花,若木传说生长在日入的地方。
萧云从自注:“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取王逸之说。又云:僧繇作《山海经》有此图。”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哪里。何兽能言:王逸《章句》:"言天下何所有石木之林,林中有兽能言语者乎?
萧云从自注:“石林有木,猩猩能言。按西极有不木之山。“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虬(qiú):神话中的无角龙。负:背。
萧云从自注:”王逸云:‘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柳《对》‘不角不鳞’是也。“
雄虺九首,鯈忽安在?
虺(huǐ):毒蛇。倏(shū)忽:往来飘忽。王逸《章句》:"虺,蛇别名也。倏忽,电光也。言有雄虺,一身九头,速及电光,皆何所在乎?"
萧云从自注:”《庄子》:‘南方之帝曰鯈,北方之帝曰忽。’恐非电光也。“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如何?
不死:长生不死。《山海经·海外南经》载:"不死民在交胫国东,其人黑色,长寿不死。"长人:指防风氏。《国语·鲁语下》记载,防风氏身长三丈,守封嵎(yú)山,禹会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到,被禹杀死,骨节装满一车。靡蓱(píng):一种奇怪的萍草。蓱,通"萍"。九衢:一个靡蓱叶分九个叉。枲(xǐ):麻的别名。高亨先生《楚辞选》:"靡蓱生花和麻花相像,所以叫做'麻蓱',音转而成'靡蓱'。这种奇怪的植物,在什么地方呢?"
萧云从自注:”愚谓上古有无路之人,举千里,身半绕云,下视五岳,如部娄也。蓱,水草,而生于九衢之路。枲,麻也。“
《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楚辞补注》和《离骚图》里写成”一蛇吞象“。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黑水:水名。玄趾:地名。三危:山名。《尚书·禹贡》记载:"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延:长。《穆天子传》说:"黑水之阿,爰有木禾,食者得上寿。"《淮南子·时则训》也说:"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鲮(líng)鱼:神话中的怪鱼。《山海经·海内北经》载:"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鬿(qí)堆:神话中的怪鸟。堆,通"隹(zhuī)",隹同"雀"。《山海经·东山经》载:"北号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羿(yì):神话传说中善于射箭的英雄人物。《淮南子·本经训》载,唐尧时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把草木禾稼都晒焦了,尧命羿射落了其中的九个,替人民解除了严重的旱灾。彃(bì):射。乌:乌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里面的三足乌。解羽:指太阳被射落,里面三足乌的羽翼散落下来。
萧云从自注:”《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尧令羿射中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夫甲癸guǐ循环,谓尽于十日,非十日并出也。兹姑从其妄。又旧注:‘《山海经》:“大泽千里,群鸟之所。”乌,当作鸟,亦柳《对》也。“按,萧云从认为”乌焉解羽“的乌,根据《山海经》和《天对》,当作鸟。
这一段用典极多,知识量惊人,不管哪一个小故事扩展开来都可以写成一大篇文论文。文中,萧云从的注释写得很是中肯,看着很舒服。
掩卷冥想,屈原一口气如此众多深层次的问题,意欲何为?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了,或许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和他同时代的人,其实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现在的你我,天地人间,宇宙洪荒,有多少是我们还未层知晓的。
早上看到新闻俄罗斯《消息报》5月3日报道,NASA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1日在其官网上发布火星上的日出日落的影片。照片摄于4月24日和25日,也是“洞察”号登陆火星后的第145个火星日,由“洞察”号机械臂上的相机拍摄。机械臂上的相机于火星时间早晨5时30分和傍晚6时30分左右分别拍摄了日出和日落的场景。“洞察”号甲板下的相机还拍到了一些漂浮在火星天空中的云层。由于火星与太阳的距离远大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因此火星上看到的太阳大小只有地球上看到的约三分之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渐渐明晰起来,但现在所见所闻不过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罢了,喜欢读一些关于宇宙的科普作品,如霍金解释给我们的宇宙,或多或少可以解答屈原提出来的问题,几千年前的提问并不可笑,几千年来的解答也并不荒谬。
人类探索真理,追求真相的本质从来未曾改变。
《天问》是绝无仅有的宇宙第一神作,除了对宇宙天地的好奇,屈原的学识是特别让人惊叹的,如何在他的记忆中装下如此众多的故事典故,一个个故事读下来,不得不感叹祖先之伟大,如果可能,我愿将其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