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警惕“受害者心理”

      很多女人婚前日子过的光鲜亮丽,结婚生完孩子后,不知不觉进入怨妇的行列。

        过节期间,几个朋友相约聚在一起热闹一番,相互询问近况后,开始了女人们千篇一律的话题:婆媳关系,孩子学习,老公如何不靠谱。

      刚开始聊孩子还好,大家说的就是一个“愁”,育儿理念学了一堆还是搞不定家里的熊孩子。

      紧接着由孩子教育谈到,家里育儿的合伙人,教育理念不一致,不懂得配合,“丧偶式”育儿,“消失的爱人”……

      很多人抱怨,怎么教育孩子就成了自己一个人的事。

      起初偶尔情绪宣泄抱怨几句,后来随着育儿难度加大、任务加重,抱怨争吵越来越多,随后夫妻关系急剧恶化,亲子关系没搞好,夫妻关系也摇摇欲坠。

      陷入如此困境的女人比比皆是。

      一方面源于对养育孩子心理和现实准备不足,没有强大的心理和经济实力来应对现实压力,就容易陷入“受害者”心理,被“受害者思维”捆绑。

      另一方面也源于夫妻之间对家庭责任没有明确约定合作与分工,让有些男人在育儿初期就当了“鸵鸟”和“逃兵”。

      这里不讨论家庭琐事,只想聊聊受害者心理对女性心理的影响。

      受害者的特征通常是,可怜的,绝望的,沮丧的,受伤的,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忧郁的,依赖的,叛逆的,依附他人的,丧失行动力的,恐惧、自悲自怜、有抱怨倾向,或者觉得自己被当成了代罪羔羊。

      “怨妇”就是受害者心理的典型代表。

      处在受害者的位置,不管时间长短都会让你害怕再次受到不公平待遇被处罚,以及其他形式的牺牲。

      “受害者心理”会让你在人际关系上始终处于一种弱势心理,容易自悲自怜,总感觉自己是被欺负的那一个,处处紧张、戒备,经常会把别人当成“迫害者”的角色,长期以往人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谐的局面。

      “ 受害者心理”还会让人容易产生依赖,认定自己就是弱小无力的,只有依靠别人才能生存,慢慢的就缺失了应有的独立性。

      抱怨他人,其实也是自己内心推脱责任的表现,认为现在糟糕的现状全是对方造成的。

    爱抱怨的人通常是没有现实动力的,只是被动被生活推着走,他的内心是没有力量的。

    能让一个女人走出“受害者心理”困境的,不是男人的回归,而是自己的觉醒。

      只有女人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以及长此以往带来的危害,才能果断、奋力的从“受害者牢笼”跳出来,阻断来自“受害者心理”弱小、无力、自悲自怜的自我暗示,也才能迈出自我成长的第一步。

      有人说,“养育孩子是我的责任,其他人都是我的帮手,我需要做的事是调动周围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帮我一起养育孩子”。

      这种心理就是典型的大女主心理,敢于承担责任,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寻求帮助和合作,这才是一条协作共赢的路。

      看看“蜂王”,成千上万的工蜂都在帮他养育后代。

      所以,不要被自己的“心理困境”所迷惑,跳出“受害者心理”的陷阱,勇敢的面对现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活成自己剧本里的大女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