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如沐清风的感觉。剧情总是随着有质感的小细节让人有意料外的惊喜,色彩总是无比斑斓,音乐总是风情又悦耳…每一次看印度影片都抱着“我会睡着”的心情(因为时间太长大都在2小时以上)每次看完都觉得每一分钟都不想错过。
三个大傻瓜法罕、拉加和兰彻是在印度理工读书的好朋友,本影片的主角,在他们身上发生的看到的无不是青春气息,带有傻气的青春气息。
法罕就像是身边最常见的乖孩子,从小被父母安排好了一切,自己也非常争气,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教科书般的人生。然而,当他遇到了蓝彻,羡慕又惊奇,就这样不自觉改写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如果说法罕是我们心中的那个稳妥的好孩子,那么拉加就是直面现实的我们,当我们走出象牙塔,脱离长辈的保护伞自己成了那个撑伞的人,面对各种压力我们会怎么消解?压抑的法罕在遇到蓝彻之后也许明白了什么叫做let it be.
蓝彻,是主角,是灵药,是我们想象中的自己。我想我们或许都想成为这样的人,知识储备足够,又灵活勇敢,敢于尝试,善良可爱,对改变世界有着自己的执着…这简直就是幻想出来的人,更何况最终蓝彻还实现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想,生活中是有蓝彻的,不过我们看到也是只看到“蓝彻的一面”,看不到人后吃苦的那一面。就像影片中的蓝彻,善良美好,然而最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仅找到蓝彻的人,也找的了“真正的蓝彻”。背后的经历让人心疼,让人心酸,更让人不自觉想为他鼓掌,因为能够在世俗尘埃中逐渐成型成长的,必定是英雄。
面对大风吹散,他不怕,始终坚定信心。面对抡锤重击,有定力,回到原来的自己。面对误会不解,他沉默,用行动表达一切。面对俗世压力,有无奈,但依然勇往直前。
这就是蓝彻,这也是我们,我们心中的侠。
我们或许不是那一个蓝彻,但我们身上都有一部分蓝彻,曾经被激发,或等待被激发。
回想我们“蓝彻的时候”和那些“蓝彻的事情”无不与青春气息有关,与我们的少年心性有关,因为那时的我们有稚气去触碰那个未知的世界,有志气去塑造心中的乌托邦。
一个人在世上,能够找到一个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在你身边的人,很难。但是傻人有傻福,他们有三个。因为傻人并不傻,是周围的人们还未醒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