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谈一谈“世之五美”(3)

孔子提出来从政“五美”,第一美惠而不费,第二美劳而不怨,这都是属于机制设计,是如何使人。而后面的三美,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此三者都是自修,是使于人。首先,这个“欲而不贪”是怎么个情况呢?孔子说:“欲求仁德,你做就可以了,就可以自己达到仁德之路,还有啥好贪单位呢?”

欲而不贪,此修养练得是无欲则刚的心性,不是让人无欲,而是要欲在该欲处。此欲是要自己达到自性,自己管理自己,走向善处,不强求,不执念。我举两个例子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具体如下:

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只要你向善,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今天早上,我开车的时候,发现车上有一个孩子们吃糖葫芦剩下的木棍。这个木棍很是麻烦,要直接扔掉吧,周边又没有垃圾桶。不扔掉吧,又很碍事。我就给它扔到了车位后面的墙角,想等着有空再一起捡走送到垃圾桶。可是,扔完回头一想,不行啊!扔到这,会不会给清理垃圾的人带去新的工作量,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或者,万一有人从这里过去,会不会妨碍别人。我想了想,又去捡回来放到了车里,等到单位找到垃圾桶再丢进去。

这个事情,看似也非常小。可是,丢到垃圾桶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讲,就是要费些事,不是很方便。那么,很多人可能顺手就丢到车外了。那么,对于别人丢到哪里,咱们无法阻止,咱们自己的行为,只要你想去做,有这个欲求,你就立即可以实现。这样的欲求,当然可以做到欲而不贪了,贪也不怕。从自己做起,就已经是改善,是一种示范效应。

另外一个例子,反着来看,欲而不贪,也可以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就想到,在管理学中,有法家,有儒家,有道家,也有杂家。法家讲奖惩导向,赏罚分明。儒家讲仁者爱人。道家讲无为而治,不干扰,守规律。在法家的奖罚中,见效快,可也往往容易产生对立。谁愿意被罚啊!明知道自己有问题,也不希望被罚。看到别人获奖了,感觉自己心里酸楚。只有自己获奖或者免于处罚才是心里确幸的。

比如,曾经有一个职工,因为违规发生事故,给予其处理后,其一度消沉两年多。也做过很多工作,给过很多提醒,却没什么用。也就是说当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就真是一个痛楚。有可能爱惜这个痛楚,而不顾问题根源的追溯,不顾反思与修正。咱们反过来想想,如果放到自己身上,挨一个处理,自己是什么心态。自己无论什么原因,希望被处理吗?想必,没有人愿意。那么,如何能够更好的处理事故,让相关人深刻认知提升以期改善,并减小损失才是正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贪所谓的正义与执法快感,欲求仁德,则可以得到仁德。

当然,法家之奖惩,在乱世,在快速发展期,是可以用重典的。平稳时期,可以用儒家或道家,各自安好也是可以的。或问:各位看官,欲而不贪,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论语》尧曰篇中,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
    裒益者阅读 2,990评论 1 9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3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9,745评论 1 3
  • 没事就多看看书,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没事就多出去旅游,别因为没钱而找借口,因为只要你省吃俭用,来...
    向阳之心阅读 10,237评论 3 11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701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