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段工作要结束了,我打算用问答来告别一下这段经历。
1.为什么要离开?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去说,这多不好。我不太想这样回答。
但一个关键是,再好的东西,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再好的人,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事。我们得先承认彼此并不万能。
我很想提升工作各环节的效率,让一些不断重复的无用的环节省略掉,但却看不到希望。每当把目光投向远方,一定是混乱的。
2.为了提升效率你做了哪些努力?
简单说,就是数据化。
我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仓库划坐标,分区,然后利用伙伴云表格,把基本所有的存货货号位置给录入进去,方便查询。
这个操作,解决了,很多新来的人,找不到货物在哪,即使熟悉的配货工,也会有不记得常拿货物的时候。
自然而然,我也给对应的客户电话和物流做了记录。在这之前,居然是没记录,全凭经验的。
在工作的流程上,也做了记录,比如今天有什么货物和资金的流动。
3.你在提升效率过程中有哪些失败?
其实我最原本的设想是,每一双鞋的流动,每一笔交易的流动,都应该被记录下来。方便查询,也可以作为分析的依据。
我来之前就找了许多这样的软件服务,最好是网页手机都可以同步记录的服务。
多次我想以一人之力完成这个过程,这太不现实了。没有分区,没有条码,没有数据。
这需要最高的决策者来统筹这样的事情。
另外一个是,虽然我把仓库中几乎每一个箱子都翻看了一遍,腾出空箱子,摆放整齐。本质是为了记录库存数据,但记得比较大概,最后也没发挥作用。还不如,同时直接把鞋分类摆放。
也许是仓库太乱了,都顾不上细想。另一个空间太少了货物太多,做不了这么大变动。
如果我留下来,这是我会继续做的事情。
4.导致你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会有更好的可能吗?
我们没法自己埋头做事,去做成一件社会性的工作,我们需要外在的力量与资源,社会网络的合作才行。
虽然现一些基础设施提供了我们平台,给我们被动能做成事的空间。但我们做成事情,仍需要主动去织网。
在后来,他们也买了一个多端同步的进销存软件,也开始记录下没一个鞋码的变动。但实际运行中,依然低效率。
这让我意识到,最核心问题并不是数据意识。我曾说过,这没有一个人对这里的每个环节一清二楚的人。没有流程管理,数据的流动必然是混乱的。
现在来了一个舅舅的老同学,沟通会更顺畅,也许这个过程会好许多吧。
5.为何是亲戚,还这样缺乏沟通?
这是我的成长经历和性格问题导致,也是我在这面临最大的挑战。
其实到这里来,我另一个目的,就是在工作中与他们建立新的联系,融入这个家庭关系中。
虽然他们对我很好,但我总会想象到,他们在背后指责我,或将要指责我,我没能迎合他们的事期望,只是还没表达出来。
就好像因为计划生育而到处躲避的被超生出的孩子,认为自己存在是个罪恶。
我认为即使有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如果没解决好,一定是我做的不够好
对这个问题的反思,也将会是这段工作经历我最大的收获。我到底在害怕什么呢?我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6.你害怕与亲人接触?
嗯。这感觉有点像路上遇见一个半生不熟的人,打招呼不想,不打招呼又不合适。
也许是生活在混乱的关系中,我从小不知道大人们应该怎么称呼。当你对一个没有名字的事物,是无法形容的。就像没有分区的仓库,你只能指指点点,说出大概的位置在哪。
当习惯这个陌生感后,会本能去保持这个陌生感。害怕说话,害怕产生联系。但本意可能并不如此。
总之这种陌生的距离,又可以加杂各种其它因素进去,让事情变得复杂而难以解释。
没有开口叫爸妈这第一步,不给事物取名字这一步,缺少从头开始的过程。是必会很艰难。
7.所以这是你最大的收获?
我觉得这很像一个实验场,把我各种因素放入其中,身体啊性格啊能力啊。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反复作用,使我发现我本来的样子。
我以为我会对这些货物的重活无能为力,但的确还是能搬动一些东西。虽然力量也不太大。
我以为我没什么性格问题,该到问题来时,我可以自如的沟通。当我仔细反思这个过程,我还是没能突破过去那个自己,但却更近一步认识了自己。
我以为我无法用家乡话大冶话,正常说话。但在和家乡来的小伙伴处一段时间后,在必须用大冶话交流一段时间后,发现也没什么。
因为我很少与家人沟通,与同学和外面的人都是说普通话。这导致我对这一切都没太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反思,独自面对一些不太让自己舒适的问题时,才能创造这样的实验场。
8.你离职有金钱的考量吗?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但显然我还不太实际。
想想我之前的辞职,无非也是,觉得这事情没意义,所以就走了。我甚少考虑钱的问题。
我的心态还是,如果是一件我自主选择的事情,他应该是符合我某种追求,实现我某种意义。
回想,以前学习里常提的职业规划什么的,其实我并没有懂,如何思考眼前这个事,不明白什么是职业。
9.你对职业有什么新认识?
职业是人类社会化生存的模式。就像动物捕食一样,既是他生存的方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先把自己作为社会机器运转的工具想,然后再把自己当成社会运行的程序想。
作为工具时,要去评价自己实际的经历,和可能的作用。而作为程序时,要根据硬件状况,驱动它不断提高效率。
当你这样想后。就不会面对工作只是个感觉。感觉这事很难,感觉我能做这不能做这,感觉这个事情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