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台湾1949

                      1.观感


落笔之前,我想到台湾作家廖信忠写的《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的开头是这样写道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前观

2020年的九月启程台湾之行,短短数十天刷新了对台湾的印象。至少过去在大陆成长生活甚至被教育的阶段,对台湾的认知所闻有了很多的改观。所以借此写下一段对宝岛台湾的一些印象,一些观感。

从小学语文课里的《日月潭》到音乐课里的《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从陌生的文字到熟悉的乐曲间,从稀里糊涂到似曾熟悉的循序渐进去认识到了台湾。 台湾对于我们的印象而言,似乎离得很近也似乎离得很远。离得近是因为就在海峡对面,一直被教育是祖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一座美丽的宝岛。离得远是因为49年内战后,两岸开启分治与对峙的年代,台湾海峡便成了一道长长的寄托海峡。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便是这种寄托里的一个缩影。

在大陆与台湾人士聊天时,都会听到他们对大陆的发展感到很多赞叹。因为在两岸分治的背景下,彼此间对对方都有很多的不解,所以在两岸开放交流后,他们来到大陆的感触,亦如我们去台湾的感触一样之深。

这次来台湾前,特意翻看了不少关于台湾的书籍和纪录片。包括非常喜欢齐柏林导演的《看见台湾》和王伟忠导演的《伟忠妈妈的眷村》以及廖信忠写的《我们台湾这些年》等等,从自然到人文的台湾景观重新去梳理去认识;但也知道这没有全面,至少在去台湾之前能接触或了解到的信息真的不多,特别是台湾的社会民情和过去历史观的评价的讯息真的很匮乏,毕竟两岸的“分隔”不是一言两语能讲解得清。就算在大陆和相识的台湾友人聊天也是各种生活闲话,比如台湾美食和旅游,很少去聊台湾时政和两岸史观。所以,在大陆很多时候都是通过YouTube去看台湾的资讯,对台的时政新闻很感兴趣,看了诸如《少康情报室》、《关键时刻》、《夜问打权》、《新闻锁喉咙》和《年代向钱看》等等的评论时政节目,包括民视新闻的《台湾演义》。感觉台湾这社会变得民主化却也带有些激进化。过去在国民党专政时期,大家都谨慎言行生怕一不小心会说错话做错事,在这种环境教育下彼此毕恭毕敬,怎么开放民主后,各种激进的言行时不时都会在媒体镜头前“演绎”,所以没去了解就难以明白台湾到底怎么是个怎样的社会。

另一方面台湾的娱乐文化又表现得很积极,或者说前景一片荣光,甚至一度引领华语文化。比如琼瑶、三毛、柏杨、白先勇、林青玄等作家的小说文学,还有陈彼得、邓丽君、凤飞飞、刘文正等艺人的华语音乐,包括后改编琼瑶小说的影视剧比如《青青河边草》等,一切都有影响过大中华的文化发展的方向。很多后来大陆的年轻一代对台湾的熟悉,是从看台湾的影视剧、听台湾的流行曲、读台湾的小说作品开始。近几年湖南卫视貌似也翻拍了些当年的台湾偶像剧,至于翻拍质量如何就定论不了。这就是我来台湾之前大概的印象。

到了台湾后,短短几天去不少的博物馆、眷村、庙宇、纪念馆等景点游览,也梳理一下对台湾近几十年的历史概况;总的来说不会说有很夸张的那种诧异,但也心地明时自有余。不管是书店,还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那种儒雅的氛围真的看得有点感动,因为在内地的书店里,总会感觉消费的意义是大于知识的意义,所以对这里同种同文的文化“冲击”感很深。比如看到一些熟悉的路名,忠孝路、仁义路等,从词语层面大家也能理解它的意思,但被作为城市主干道的路名,含义的表明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儒道的一种重视。还有台湾的庙宇,如台北的龙山寺,常年香火鼎盛,在台湾也是有名头的寺庙了。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寺里供奉不仅有观音、文昌帝、关帝、月老、妈祖各种神明,儒释道不分的寺庙,和大陆不同,没有分得很清的主寺庙,一来台湾地少二来台湾对各种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强。所以只有来了台湾后,才会感受到这些即熟悉又有些不同的文化同感。想起几年前在一个读书会上,有位老学者就两岸文化说了一句话“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而弘扬却在台湾”,我们经历了浩劫,经历了磨难,有了很多的缺失。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台湾确实保留了我们许多的过去。

台湾的“社会”

分享一位我在台湾和“本省人”的友人聊台湾的故事,透过这个故事可以看看台湾社会的一些演变;她的父辈在蒋经国时期担任过政府官员,所以家里的长辈都是倾“蓝”,但同辈兄长经历过“党外运动”的思潮,有倾“绿”的,所以一到大选时,各投各的票。不过没因政见不同而家庭不和,家人间能彼此理解这算不错的了。

她坦诚投过民进党的陈水扁也投过国民党的马英九,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转变呢?过去国民党时期有不好,如李登辉时期地方的“黑金贿选”现象和其他种种原因,给过台湾基层特别不好的印象。所以台湾的百姓也想换个人换个党来试试,希望能改变台湾,让台湾的民主和经济都能更好(我个人认为,她是站在“本省人”角度出发,除去两岸来说,老百姓当下真正想要的是安居乐业,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在八十年代,当“反攻”的希望渺茫后蒋经国主政时期会注重台湾经济发展和开发,也是这个原因。)她本人也不支持“台独”,她和我说弟媳和堂嫂都是大陆人,然后做了个生动地比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大家彼此都融合一起也分不开,那中国大陆和台湾不也一样,所以台湾无论从血缘到地缘都是和大陆分不开,所以她觉得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我听着听着也是有道理也。

她投民进党并不是因为“台独”,而是因为想有所改变,希望台湾改变得更加好。没想到民进党的陈水扁当了领导人结果贪污了,她也觉得懊恼也觉得他该呀,确实民进党的执政没做好,伤害了台湾人民对它的信任和抱负。所以后来2008年的台湾大选,她就投了国民党的马英九,她也是希望国民党的重返能真的为台湾发展带来改变,结果不幸的是八年下来,马英九任内的经济增长一直没上升,对内又没很好团结,导致很多政策没有受益于民。至此,她感叹到很多落寞,因为都厌恶蓝绿两大阵营的斗争,只在为争夺内部利益而去选举,没为台湾基层民生着想而感到无奈。

台湾是曾经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腾飞的年代只要肯去拼搏都可以发家致富,但现在却陷入了政治斗争社会风气中,开始拖累台湾经济发展,反观对岸的大陆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她也在自问,自己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但不明白现在的台湾到底怎么了?想起我在高雄的六合夜市,恰好听到一位摊主在闲谈说道“我们支持九二共识,我们要做生意!”...说了那么多,大概也能稍微了解到台湾社会的一面,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面。

当然,这没有代表全部的台湾,所以接到第二点说说社会下的“台湾”,这是很多人在各种游记、观感里会提到台湾的一面,也是喜欢台湾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社会下的“台湾”

讲个在台北的温暖现象,就是在做捷运的时候,车厢内的关爱座位从来都是给予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就算车厢挤满了人也不会去占那里的座位。这一点确实看得比较有感,这大概是除了在日本坐地铁时有过外,在台湾也能看到的现象。其实台湾人的有序有礼给过不少来台旅行的人士留下美好的印象。

不得不说台湾的族群包容性都很强,而且又有的良好德育基础,儒道浓厚,也难怪高晓松老师说过“这里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民”。

记得在高雄旅行时,从外面回到民宿时,前院的老员工都是笑着对我说“回来啦,玩得怎么样?”听完后,就觉得有种回家的温暖般感觉。

在高雄坐轻轨时,一位台湾夫妇没有零钱又不能刷卡,所以问我找散,九十元的车票,直接给我一张百元钞票换九十元硬币,还帮我一起购买车票。

在台北坐公车,因为线路众多又不明哪个方向,这时有位阿嬷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就开口问我“年轻人,要去哪里”,然后她就帮我指明了告示牌上的线路和站名,还特别嘱咐我坐几个站就要下了,不然就会坐过头。车来的时候,还不忘告诉我记得上车和下车都要刷卡。(台湾有些公车刷卡如同地铁进闸一样,上车下车都要各刷一次,会比较优惠)

也不难怪为什么那么多游客喜欢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好像台湾天生都是这样善良般,对陌生人都是这么热心肠。说实在我在台湾听到最多的口头禅就是“没关系”、“不好意思”、“麻烦咯”、“谢谢你”云云...给人感觉就是整个社会都一片和气满堂,还真没有像政论节目上那种对质的跋扈画面。也许社会下的“台湾”本来就有这般浓浓的人情味。

迷茫后的苍茫,台湾

对于台湾来讲,大陆是永远离不开的根。罗大佑的《将进酒》歌词就包含其中意义。无论多么厚重的时代,总有一些情怀值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读、去理解。正因为过去对台湾,没有很好地客观公正的认知,甚至记忆空白,所以才有了最熟悉而又陌生的“台湾”。

在高雄的自营眷村里,我有幸拜访到一位抗战老兵。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他的祖籍来自广东,在台湾生活了近七十载光阴,但乡音至今未改,他还能用标准的粤语聊天。老伯伯生活孤苦伶仃,倒是心态挺乐观。他是在1949年经广东、海南辗转来到台湾。

”上了船,只吃一点饭,然后一直睡到台湾。中途连水都得喝,直到在高雄上岸后,洗澡换装后才有饭吃。”他回忆起初来台湾时场景。来了台湾的高雄后,因水土不服,连解大便都解不了,说在高雄时生活很痛苦。

在高雄的眷村里,曾经四海一家,如今逐渐凋敝。老伯伯说那时眷村里住的都是从大陆来的军官眷属,而像他当底层士兵就只能孤身一人来台湾,成了后来的“荣民”一代。他居住的自营眷村很多邻居都已经百年归老, 这些邻居都曾是老伯伯昔日的战友,一同来到台湾生活,如今都已不在人世....老伯伯的心态很乐观,讲到这些话题也是笑着面对我。倒是我听了后,多了几分沉寂,突然不言不语。而后老伯伯还讲到在台湾生活工作的情况,那时在退役后再去工作谋生,对于很多老兵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那会的台湾要想找好的工作,要去考试拿资格证后才能工作。所幸的是后来国民党主政台湾基建工程建设,如修建台湾主要东西中横公路,聘用很多老兵去做,老伯伯也参与其中,才有了一份谋生工作。就这样漂洋过海离开自己生长的家乡,之后再也没回过大陆。

最后有和他聊到两岸开放探亲后有没回到大陆的问题,老人家说没有。他说到很多同胞回去后,居然不习惯大陆,当年来台湾时就水土不服,时隔多年后重回大陆时也水土不服了,所以都郁郁寡欢。再加上分隔多年,家乡变了,家人也不在,回去只会更加伤心。最重要老伯伯的膝盖在两年前做过手术,行动没有那么方便,而且年事已高,即使想回去身体条件也不一定允许的了,所以自始都没回过大陆,台湾也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但愿老伯伯身体健康。

如果我不去了解这些历史、这些人物,我也不会知道那一代人是怎么过来的。两岸,曾经迷茫后如今显些苍茫,路还需要磨合,两岸虽然交流很多,但也很感概没有进一步相互理解。台湾这个蕞尔小岛,承载了太多太多的离合了,也许终有一天两岸统一的时候,曾经的悲欢离合一切都能释怀。这就是我看见的台湾,有着许多故事的宝岛,保留着我们的“过去”,这些印迹都印在热爱台湾的心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