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带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正当我们玩得开心时,有一个年纪相仿的小男孩A跑过来想加入我们。我问那小男孩”你的妈妈在哪里?“他用手指指游乐场的一个角落。他妈妈正在看手机。似乎觉察到我们问答,他妈妈责骂了一声”傻不傻啊?不认识的人,不要一起玩!“小男孩A听后战战兢兢退到一边,眼睛里仍闪烁着一起玩耍的期望,但是他妈妈仍坐在原来位置继续看着手机。
过了些许时间,突然听到另一个小男孩B不知什么原因在哭。他妈妈手里拿着手机走过去拉孩子回来,安慰了一下,但是那小男孩B不买账继续哭。看着没有停下来的趋势,他妈妈从包里拿出了”杀手锏“扔给他,希望能够止哭。小男孩B拿着“杀手锏”,躺在地上看着动画片,哭声渐渐消止。而他妈妈的眼睛自始至终没离开过手机,叹气道:“哎,这小孩子就是这样的,不给手机没法让人安生。”
看到这两幕场景,我回想起之前我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也没那么全心全意。
前不久我要和远方的朋友通电话,就给孩子一堆玩具让他自己玩。但是聊的时间久了,他感觉到妈妈的疏离,就制造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出来引我注意,和他讲道理了也没用。
有一次我沉浸在微信读书中的精彩部分时,孩子从楼下上来要我陪他玩拼图,见我没及时回应他,他的表情很失落,然后第二回又跑过来要拉着我去客厅:“妈妈,不要看手机,不要看手机,一起玩,陪宝宝一起玩!”我看这架势再不放下手机,估计就要发脾气了,遂加入到游戏中。他的眼神立马充满了光彩。
母庸质疑,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生活中充当了多种角色:联络朋友、工作、娱乐、游戏等。技术的迭代可以改变我们的相处方式,但是情感的交流却从来不是技术可以取代的。如果处理不好,不知不觉会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甚至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么自己玩手机,要么给孩子一个手机,要么大人小孩一起玩手机,渐渐地关系不和谐,还给孩子贴上坏标签。
孩子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时,我们全身心投入了吗?还是一边玩着手机一边心不在焉和孩子一起玩?
孩子在和我们讲有趣的事儿,我们认真听了吗?还是一边玩着手机一边随口应着?
孩子遇到麻烦哭得歇斯底里,我们当回事了吗?还是一边玩着手机一边唠叨着“这点小事,自己还解决不了,有什么好哭的?”
是的,以上问题手机不能背这锅!我想怎样高效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全心全意陪伴一小时,和三心二意陪伴3小时,你说哪种方式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呢?
专注当下,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让有效的时间得到从充分利用,这才是高效的重要方法。不要打着各种名义看手机,或者以为孩子年纪尚小不懂,可是孩子似乎有一种通天本领,能够觉察父母的用心程度,如果一开始就尊重了他的需求,理解了他的情绪,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歇斯底里呢?
愿我们陪伴孩子时,放下手机,用心去感知呼应,那么大家眼中的“熊孩子”会越来越少。现在感情联结有多少,都将在孩子未来生活中一一展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亲子陪伴,该痛快玩的时候就痛快玩,该安静阅读的时候就安静阅读,享受生命中最简单美好的时光。
最后放上一首比较流行的儿歌,6岁的张馨允唱出了所有孩子们的心声,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感悟吧!
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
词:张志宏
曲:张志宏
演唱:张馨允
手机有魔法
感觉很可怕
抢走了爸爸
抢走了妈妈
爸爸和妈妈
像中了魔法
一天到晚拿着手机他们在干嘛
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
陪我一起玩游戏
一起画画
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
跟我讲讲故事
伴我快乐的长大
手机有魔法
感觉很可怕
抢走了爸爸
抢走了妈妈
爸爸和妈妈
像中了魔法
一天到晚拿着手机他们在干嘛
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
陪我一起玩游戏
一起画画
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
跟我讲讲故事
伴我快乐的长大
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
陪我一起玩游戏
一起画画
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
跟我讲讲故事
伴我快乐的长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