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似乎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分析起来却可以发现,孩子是平时有些重要的习惯没有及时得到培养。自你们提出问题,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也回想起孩子第一次跟我提到粗心这个词时我的反应。下面我就先谈谈关于粗心背后的一些要培养的习惯。
一、忘我。忘我应该是孩子专注的最高境界,不论他们是在小学,还是在未来的高考当中,忘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想想一个孩子不受外界的影响,全心全意地做自己当下的事情,将自己平时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的时候,我想这个父母做梦都会笑醒!因为这样的孩子,你不要说他高考时能发挥80%了,他完全可以120%的发挥。这样的孩子,你叫他粗心,他都难!现在一、二年级的孩子内心是非常纯净的,所以现在是培养他们忘我的体会的最好时间。
如何培养呢?第一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有的家长说现在的环境还不安全吗?当然社会环境是比较安全的,我所提到的安全是孩子的精神范围内的安全。现在小孩子的幼小的内心世界经常被我们大人粗暴的入侵,比如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去打断他,要他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给他所谓更好的建议。孩子有没有自己私密的空间?不管再小的家,孩子总会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在那里玩游戏,摆放他自己的玩具。我们千万不要想去就去,没有在征得他的同意情况下,给他整理他的“世界”。如果你给了他一个小房间,我们也最好先敲门再进去。还要尊重他的小秘密,当他不想告诉你某件事的时候,我们不要想法设法迫使他告诉你,给他拥有秘密的权力,就是给他们内心安全的承诺。如果你能注意这些细节,小孩子就很容易进入一个忘我的状态。我家的小树喜欢在他的房间里一个人玩着,并且一直在自言自语,有数学上的一些排序,也有自己编出来的一些情景,很多你想不到的一些思考。六一时我买了一个小台球给他,每次玩的时候,我们会约好时间,在他玩的时间里面我们绝对不会对他提其他的要求,更不会说你作业还没有做好,去做作业去。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爸爸我发现台球的颜色与数字之间有关系。当他把关系说出来之后,我非常惊喜,很多人是不会注意的东西,他发现了,我觉得这就是孩子细心的一种表现。另外我的孩子有些反应上是比较慢的,我也不会急于给他最后的结果,把足够的时间留给他。有一次他和另一个小朋友(我同事家的孩子)一起去杭州玩,在路上由于他们两个小孩子比较闹,所以我就出了一个题目给他们思考,你们说说什么东西是圆的?结果这两个小孩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连她妈妈都受不了,才强行结束。他们在这次小小的竞赛当中,都非常投入,期间有想法时很激烈,没有答案时又很安静。所以对专注的提升很有帮助。
二、有序。粗心是事情安排不合理的一种表现。我记得小树第一次被批评为粗心的时候,是因为考试时,数学题目有两题忘记去做了。那次的数学考得不好,后来老师也讲了他,并批评他粗心。的确他的行为就是一种粗心,没有疑问。但是当他回来时,他对自己的原因也简单归结为粗心,那就有问题了。因为粗心太过于宽泛,小孩子不知道要改正什么。大人们总有这样的误会,觉得问题简单,指出来,小孩就应该会去改正。如单纯的叫他们细心,希望他们改正,但那是空的,因为小孩的经历有限,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比方小树的这次粗心事件,我仔细地问了一下他的具体情况,他说他因为那两道题目看不明白,所以跳到后面去了,然后又把它给忘记了。所以我首先得给他肯定,因为他开始尝试会做的题目先做,不会的、不清楚的后做,这是后面解题的一个基本技巧,所以我先要给他表扬,肯定他这种行为。然后我再追问,为什么后来忘记了呢?(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记得快,也忘得快很正常)他说忘记了,就是忘记了,不知道为什么。(咳咳,他的回答很正常,是我的问题问错了。)我接着问,你先做会做的没问题,但是如何保证题目有没有落下呢?他说应该检查。接着他又说,可是爸爸我已经检查了,但是当时没有看到啊!(如果我们只是怪孩子没有检查,那么孩子会因为自己已经做过了,而不知道下次自己该如何操作,这样下次遇到问题他还是没有改进)接下来我慢慢引导他,那你是怎么检查的呢?他说就是从头往后看一遍啊!然后我们就对检查的具体细节进行了相应的讨论,比如分类检查,清点题数等。教会他使用“具体”的方法,培养他有序的进行相关的操作,是我们分析和指导孩子做事的一个重点,也可以防止类似于粗心的事情发生。另不要轻易置疑自己的孩子。我个人建议,不要在孩子面前再用粗心二字,对于别人我们可以不做要求,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在今后的交流中不要出现这样的文字:你总是粗心;你就是这样的;你老是改不掉的;你要是不粗心就可以怎么怎么的。这种话语只会加深孩子对自己失败的印记,而对于孩子改正没有什么帮助。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小孩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我们的言行就会在这张白纸上画上最基本的色调,赞美就像是给他们铺上温暖的,明亮的色调,而批评和损毁就会给孩子世界描上不可擦除的黑暗基调。而且每一小孩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得美美的,以期望得到家长的认同和赞美。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孩子做得不好,不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本心,而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对他们严加批评,只会给他们的画布上留下污迹。但我们能给他们指出最具体的事情,让他们去改正,正好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最合适的方式。
三、允许失败。失败也许会伴随着一些损失,在大人的眼里这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而对于孩子来说,失误却是那么的正常。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矛盾,我们要不要包揽孩子能力不足时的所有的事情,等到他们有能力去做的时候,再把这些事情交到他们的手中?个人的认识是千万不要这样!有些失误在我们看来是可以挽回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无价的经历。我是这样看待我孩子第一次拿碗回厨房的。那是中午时间,他吃饭很慢,最后大家都吃完了,他外婆也把碗洗得差不多的时候,他终于把饭吃完了,并兴冲冲的对我说,要自己把碗送回厨房。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我答应了这件事,因为我第一要保护他的好奇心和勇气,然后我给他提了一个要求,不要把碗摔了。然后他小心翼翼地端着碗回厨房,其中有兴奋、有担心还有将要成功的激动!结果刚刚到厨房门口时,他外婆突然来了一句:“啊哟!小树你别把碗摔了!”好吧,这一吓把孩子中的碗吓到地上碎了。孩子哭了,不知所措。这也许就是老一辈人的认知吧!不过在这次行动中,我观察到了孩子内心丰富变化,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完美,但是这件事情对于他后来的成长还是很重要的。失败的经历会留给孩子更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再拿碗的时候,都会跟他外婆打个招呼,做好沟通。(当然现在不会了)所以有过经历的孩子,和没有经历的孩子区别是很大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经历就是让孩子尝试各种情景。别让孩子光长肉而不练心智。当孩子能力还没有达到我们所认为的100%把握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技巧比他们所拥有的力量更重要。我的原则是:能让孩子充分思考的事情我就会鼓励他去做。爱迪生在研究用什么做灯丝时,试验了1200多次,但每一次都不成功。一位朋友对爱迪生说自己不相信黑夜中有太阳,但爱迪生说自己相信,那个朋友说你试验多少次了,爱迪生说1200多次,朋友说,你已经失败过1200次,怎么还说自己没有失败。爱迪生说,试验了1200次,虽然没有找到黑夜中的太阳,但我知道了这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所以失败的事情就可以让孩子以后遇事更要注意一些具体的事项。平时小的事情允许他们失败,以后大的事情就会保证他们的成功率。
四、无压力。压力可以化为动力,但是临考时压力并不可能化为动力。在一次重要比赛中,一位跳高运动员面临冲击金牌的最后一跳,教练激励他:“跳过这两厘米,你的房子就到手了!”结果运动员过于紧张,发挥失常。同样是赛前紧张,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当受了伤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面临最后一跳时,教练笑着对他说:“跳完这一轮,就可以回家吃妈妈做的小甜饼了!”洛加尼斯一下子放松下来,用漂亮的表现征服了裁判。中国人的智慧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在论语当中就有这样的说法,那就是什么样的事情最重要?“是当下的事,当下的人最重要”,所以我们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永远记住当下要做的事是最重要的,孩子要去考试了,对于他来说考试本身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他们来说,考试之后得到的某些奖励,或者某些惩罚是次要的。我们可以设想,我们是希望孩子记住我们对他的这些条件,并在考试时让这些得与失分散他的思维,还是想让他全身心的投入考试当中?这样我想起我初中时看到的一篇初中作文,说什么某孩子因为考试时粗心没考好,后来他(她)自己在考试时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下了两个字“细心”以提醒自己,结果被老师误解了云云,这些如果只是一个初中生写故事,我们就算了,如果大人也认真那就是可笑了。因为那是自我加压,就说明他的思维并没有全部在考题上。那我们平时如何指导孩子呢?别说与当下无关的事,别提与当下无关的要求,别在考前许诺。孩子遇事,我们只是给他提供必要的意见,能不说的,不说。一切以当下事可以做好为准则,以让孩子进入“忘我”为最终思想。如果孩子胆子小,还要学会给孩子减压。我家的小树,胆子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在他练球的时候,他老是怕自己球打不好,而慌手慌脚,所以我只经常跟他说:“没关系,放开点。”如果他进入了“状态”会打出意想不到的球,如果他一直不在状态,球就会不理想。我总是平静地看着这一切,因为我相信,他在认真打,而他也没有辜负我的信任。
五、独立与责任。其实孩子自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这种认识会让孩子更早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当孩子想独立完成某种事的时候,我们可以严肃的跟他商量我们能给的支持,和事情失败后的结果。有机会也有要求,这样会极大的唤醒孩子内心的责任,同时他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更加专注。而专注不应该就是粗心的克星吗?孩子无小事,所以我们以后不要轻视小孩在平时时那种心血来潮时的行为,应该以此为良机训练孩子的专注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细心”的一点看法,粗心与细心的概念对孩子来说太过于抽象,我们换作以培养孩子的忘我为具体目标,只要我们站在尊重、平等和民主的态度上和孩子交往,孩子就会交一份让你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