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上课,老师提问问题,让懂得同学举手回答,看到举手的同学总是那几位,老师总会说:“脑筋要多动,不然大脑要生锈了”。一直以来,这句话都是一句老生常谈,大家都会觉得它就是一句废话,或者是一句教训人的话。但是在后来的生活中,发现这句话真的是真理啊,但让我错过了真正领悟它的时间。
“用进废退”也是以上故事的概括,哪个部位你多加强锻炼,只会更强化它,而反之,只会削弱它的作用。
《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为我们展示了人体多部位的“用进废退”的真实例子,我觉得看了之后备受启发,让我们都用起来。
“环境有多残酷,我们就有多坚强。”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人的耐受力。我们若想成长得更好,我们就得多受“磨难”,多经历,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主动去拥抱不舒服,多锻炼自己的身体,多磨炼自己的意志。
刚开始力量练习,手臂,大腿会觉得酸痛,疲劳,但是练习完一段时间,手臂大腿会变得更强壮,更粗大,而数月卧床,肌肉会萎缩。小时候奔跑较多的孩子,腿骨发育得较厚;经常咀嚼较硬食物的孩子,他的颌骨也发育得更好。
骨质疏松症和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以及越发年轻化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二者都和过于饱足的饮食有关。
这些证据表明,我们给自己施加的压力不是太大,而是太小,小到给各种“懒病”提供了温床。我们承受的压力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没有负荷就没有成长,一味地寻找舒适,会让我们变得更懒,做事提不起兴趣,身体也会变得更差,而后又陷入这个恶性循环。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系统,“用进废退”是这个系统的运行规则。如果想要变得更强大,让我们都走出舒适区吧,拥抱一切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