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近似神仙一般的名医,出生于西魏,成长于北周,隋唐之际隐居太白山,修道学医,成名于唐初,百余岁接圣旨入长安为官,后在药王山仙逝。他一生跨越了四个朝代,经历了朝代更迭的战乱,也见证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最终奇迹般地得年141岁才终了了自己传奇般的一生。
他就是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期。《新唐书·隐逸传》载:“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孙思邈)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独孤信是北魏和西魏时期大将,在北周初年(公元557年)担任洛州总管,但毕竟是前朝将领,怎能得到北周皇帝的信任?果不其然,同年就被带上枷锁,投入大狱。独孤将军与孙思邈父亲熟识,当他见到幼年时的孙思邈后,觉得小思邈聪明异于常人,大家就开玩笑说,等这孩子长大就跟随将军您平定天下吧!结果独孤将军就说了上述《新唐书》所记载的话,意思是说这孩子是神童,看他才气那么大,我可用不了啊!
说了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注意说话的时间。北周是公元557年建立,独孤信也是公元557年进得牢房,所以说这话的时间就只能是这一年,独孤信入狱之前。而孙思邈被称作“圣童”,当时无疑应该有个几岁到十几岁的样子。
隋朝建立之后,孙思邈开始研修黄老之术,成为了一名道士,隐居在陕西眉县的太白山。在此期间,自学医术,精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书,并学习传说中的黄帝,遍尝百草,给周围的老百姓疗伤治病。此后孙思邈从陕西游历到湖北,四川等地,医名逐渐远播开来。唐初,中央几次召他入京为官,都被他拒绝了(唐朝还是很开明,拒绝就拒绝,没什么,换了明清时期,只杀你一个人就算是便宜的了)。最后实在拗不过去,才到了长安任 。
很多当时的社会名流闻听老神仙孙思邈人在长安,纷纷拜其为师,这其中就有唐初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卢照邻是孙思邈晚年所收学生,“执师资之礼以事焉”,但是卢照邻身体很不好,常常请老师为自己看病。有一次,卢照邻忍不住好奇,在老师为自己诊病时询问老师到底多大年龄,孙思邈说自己“开皇辛酉岁生,今年九十二矣”(见卢照邻《病梨树赋序》)。“开皇”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个年号,起于辛丑之年(公元581年),止于庚申年(公元600年),其间并无辛酉年。而其后的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乃是辛酉年,故许多人认为可能是孙思邈口误,他不是生于开皇辛酉岁,而是生于仁寿辛酉岁。《四部总录·医药编》就持如此观点,现代的许多学者也以此为准,一方面是受了《四部总录·医药编》的影响,一方面还主观地认为孙思邈能活到101岁已算非常长寿了,再长就不能接受了。此外还有论者据此称,卢照邻写《病梨树赋序》是在公元673年,此年孙思邈九十二岁,则其生年应为公元581年,即隋开皇元年,此年乃辛丑年,卢照邻说成辛酉,乃是听错而已。这样的说法太过草率,而且你凭什么说卢照邻听错了?何况如果孙思邈确为隋代生人,他又怎么见得到北周初年就已然自尽的独孤信呢?难道《新唐书》也写错了?
事实上,连卢照邻本人都不信当时的孙思邈只有九十二岁。在《病梨树赋序》中,卢照邻自己推断说:“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矣,共语周齐之间事,历历眼见,以此之,不啻百岁人也。”综合前文,孙思邈当出生时间早于公元557年,那么卢照邻所见孙思邈时,他已经一百三十岁左右了。孙思邈之所以故意说自己九十二岁,是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见嵇康《养生论》),孙思邈却超过了一百二十岁的上寿,按当时的观念,岂不成了妖妄之人?因此孙氏故意将自己的年龄说小,免去解释、证明的麻烦,是可以理解的。年龄可以说小一些,但生年的干支应当不会乱说。公元557年之前最近的辛酉年是公元541年,见到独孤将军时是16岁,故孙思邈当生于此年无疑。
孙思邈卒于何年?这个比较清晰,没有争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载:“(孙思邈)永淳元年,卒。”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由此算来,孙思邈得年141岁。他一生精研医术,留下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大部医书,还有经方数千首,为祖国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