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镜头下的童年,一清如水,初看时觉得平淡,事后却觉不寻常,时不时地,想起一些镜头一些对话。
《童年往事》,没有对童年过多的粉饰,也没有对童年过分的讨伐,好像一个旁观者在讲着过去的事。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小时候多快乐啊,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样单纯的快乐了。也听到有人说,都是原生家庭的错,让我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想不粉饰不讨伐才应该是真正的回忆态度。虽然过往在我们一遍遍的回想中,总是被一遍遍地修饰,以至于到后来就不记得它本来的样子,反倒觉得最后的故事才是真实的故事。
童年是完全无忧无虑的吗?为什么开始就出现被妈妈用扇子打屁股的故事?
不一定是完全快乐,却是无肝无肺,八十多岁的阿婆一身青衣,不停地喊:“阿孝牯,阿孝牯……”这大概成为一个画面,存在作者的记忆里。同时记得的还有,阿婆为找自己吃饭,跑得太远,以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个开片就八十多岁的阿婆,成为本片最好的白描。
阿婆最爱做的事就是剪银钱,说以后要给阎王爷,最爱的孩子是阿孝牯,因为这是个男孩,算命的说以后要做大官。每个人的家里大概都有这样一个阿婆,重男轻女不说,还轻得理直气壮,女娃娃家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这样的阿婆总有几个儿子几个孙子,但她从来不会一碗水端平,她爱哪个就爱哪个。
这个阿婆,总想能再回到大陆,这大概所有阿婆们解不开的乡愁。就像余光中的《乡愁》里面所写,那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已经有些老年痴呆的阿婆,不记得回家的路,却总是提着包袱要和阿孝一起回大陆。
喜欢侯导讲故事的方式,长镜头,固定机位,有时靠人在镜头里移动,有时人不动,只有语言在传递。
那天下很大的雨,妈妈和姐姐坐在地板上,聊过去的事。妈妈第一次说自己年轻时喜欢的男同事,“那时候真傻”,说爸爸很严肃,还教自己读英文,也说起生了两个女儿阿婆很不开心的事情。
下雨天,才适合说心事吧。没有很多要做的事,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困在有限的空间里,回想一些过去的事,慢慢地也就打开了心扉。
妈妈说起这些事时,没有抱怨没有怨恨。姐姐其实辛苦也心酸,但听这些话时,没有评价没有叹息,只是温顺地听着妈妈的话。
正如姐姐从来不评价阿婆重男轻女的态度,却一直保有对阿婆的尊敬与爱。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美德在侯导的镜头下,如钢笔画一般被清晰地描画出来,但是他不如水彩画一般着色。
“一直到今天,我还会常常想起那条祖母回大陆的路,也许只有我陪祖母走过那条路,还有那天下午,我们采了很多芭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