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作者 不写就出局 一年级一班 Sylvia
说是慵懒,也是三天跑了三个城市。虽是跑来跑去,却不累,心里放松得很,看看家人,睡睡懒觉,散散步聊聊天,吹吹风加加班,心态是慵懒和放松的。
不知过了多久这样的生活,似乎是近几年的生活状态:每天像赶通告一样奔命,被一个又一个目标赶着走,陷在细碎而具体的烦恼里,在忙忙碌碌中快失去了自己的节奏。像极了无脑的僵尸,看见血就想吸,看见肉就想吃,看见人就想咬。
最近累极了,长这么大,从未体验过这样的累,慢性的蔓延的累,无处消解的累。我告诉自己:慢下来,要停一停了。
回想起以前的片段,常常浮现出燥热烦闷的午后,时间多得无处安放,似乎永远也长不大,似乎时间永远也用不完。小时候的午后,晒坝上的粮食被太阳烤得咔擦咔擦地响,踩上去脆生生地响。我垫着赤脚小心翼翼地躲过滚烫的地板和钉脚的谷物,想出去玩儿又怕晒。百无聊赖,便用午睡的时间和弟弟打闹,打累了就沉沉地睡去,横七竖八。那时的烦恼是什么?总盼着长大。
大学的时候,常常在闷热的午后躲在寝室看电影、听音乐、上网聊天、睡大觉、看闲书……宿舍算是在一楼,窗外有颗大树,没有直晒,只是感受到闷热的空气横冲直撞,裹挟着一丝丝躁动。那时的烦恼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天马行空,思考着“不切实际”的问题,试探着细碎的感情。口袋里分文没有,心里装着整个世界。
小长假就要结束了,留下半天时间,懒懒散散的加个班。不要奔命,不要繁杂,不要热闹,不要高兴,不要刻意制造的一切兴奋。从飞速旋转的转盘上走下来,沉浸在“我”的世界里,简简单单,泡一杯茶,打开许久不听的音乐,打开许久不回味的思绪。
转眼间,以为不会溜走的时间也溜走了。七年,从1到2,从0到4,升职加薪666,从蒙昧到觉醒……刚好听到莫文蔚和李宗盛的《遇见另一个自己》,我走进回忆,去见另一个自己,我想问她也许奇怪的问题……听到Tizzy Bac的《周日午后的妇女时间》,我要享受这滋味深厚……
今生仅此一次。下一个七年又来了,希望遵从“我喜欢”,照顾好这颗“心”。与此身,与此心,去奋斗,去挑战,去追寻,去感受,做点儿热烈的事儿,做点儿牛逼的事儿,做点儿回味起来嘴角上扬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