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送走一位,相伴六年,在上海打拼的朋友。
当年毕业,相约一起留在上海的话似乎还历历在目,今天在朋友圈,发出了几年前和现在的合影才发现,已经六年了,脸上不能再说青涩,已经难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正青春了。
青春最大的资本,就是青春,正当青春的时候,最大的疑惑却是,这一生,该怎么度过。
就像一日之际,清晨醒来,思考今天要干什么,只是“一生的活法”这个命题,在时间尺度上要长得多。
看过稻盛和夫的《活法》,也看过美国作家杰克的《在路上》,更看过知乎上的《为什么留在北上广》,但是正应了网上流传的那句话,明白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更何况,还没想明白呢。
今天看着朋友在机场的背影,我突然想到,也许这个“应该怎么活?”的命题本身就是伪命题,或者说,它就像早晨计划今天干什么一样,你只能决定今天什么事儿最重要,什么事儿次等重要,然后去做,但是这一天还有很多计划外的琐事,刷牙、吃饭、打扮、上厕所,这些事也会占据这一天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甚至,有些突发事件,会直接打断早上的计划。
在二十来岁的年纪看来,亲情,爱情,事业,家人,都是举足轻重,时间精力有限,终究难以兼得。谈恋爱了,难免疏忽了朋友;在北上广打拼,难免远离了家人;靠父母某得一份稳定的工作,难免又放不下心中的理想。
其实呢,哪有什么活法是应该的,每个人都是且行且看。
因缘际会,谁都不能肯定三五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儿。
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清楚,不能兼得,便要权衡,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那么对应是放弃了什么,心中有本明账,自然可以取舍,如此才能在每个生活的阶段,心无业障的走下去。
所以,没有什么活法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