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灭了齐国,战争的天平已经向刘邦集团倾斜。此时刘邦想要打垮项羽,需要韩信出兵荥阳,以助一臂之力。
但这时候韩信却自恃手里有王牌,一直不肯出兵。让刘邦苦苦等待却只是一场空。在刘邦最需要你的时候,韩信却派来使者要谈条件,要求封“齐王”。刘邦当时火得破口大骂。此时刘邦肯定已经心存芥蒂。
如果不是张良、陈平强压他的怒气,如果不是时局不允许他刘邦收拾韩信,他才不会受这股窝囊气,封韩信为齐王。
虽然韩信在汉中对策时,曾明确向刘邦提出:
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史记·淮阴侯列传》)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是韩信为刘邦制定的打败项羽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当时得到刘邦的高度认同:“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求“封齐王”虽只是求封,并非自封。看起来是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千不该万不该是以不愿出兵进行要挟,这就有点居功自傲了。
韩信错就错在生活在帝国专制政体下。
按理说臣子的官位、待遇理应由君王所赐,并不是谁想要就要的。韩信公开向刘邦申请,不但乱了游戏规则,让刘邦面子往哪搁。
英雄之才,市井之心的韩信。任你战无不胜,不懂为官之道。不顾及上级领导的脸面,一心只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怎么会不招来猜忌呢。
一而再再而三冒犯君王是为臣大忌
其实在韩信要求封齐王之前,他已经先为张耳请封赵王。而刘邦与张耳关系颇深,立马恩准韩信这个请求。
然后,在获得一次破例恩准后,你再次为自己请封“齐王”。你以为天下是你韩信家说了算的吗?
这两次请封,一是越权,二是邀功。封不封赵王封不封齐王那都是刘邦的事,韩信错就错在太着急了。
总的来说韩信错在不懂政治。一个人可以不搞政治,但最好要懂一些政治。特别是那些在各个领域中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人,不能不懂点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