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父爱如山。小时候不懂,等到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父爱是守望,父爱是期盼。
时光飞逝!转眼间,父亲已离开我们十九年了。
小时在我们眼里,父亲严肃而又多才多艺,平时总是很忙,顾不了家,与我们相处时间不多,但总能让我们印象深刻。
父亲是一名医生,早年学医,十六岁已是国民党的军医,在县医院工作,四九年华阴和平解放,医院的人员都跑光了,因为传言共产党是红魔绿头怪。只有他诚惶诚恐地留了下来,将整库房的医用物资及药品上交到人民政府手里,也算是有功之臣。
父亲认识的人很多,医术高是一方面,他字写的好,魏书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常有人登门拜访,可惜我们兄妹几个无人得到真传。他还是县剧团的戏曲评论员,非常爱好秦腔,迷户戏,时常登台客串。
父亲勤俭而严格,一个月四十九块钱的工资拿了许多年。低标准年代,无粮闹饥荒,他要照顾一大家子,工作之余,挖药材,换地瓜,换萝卜,非常艰难。但对于教育,他丝毫不马虎,我最小,记忆的事不多!但影响最深的就是,七九年哥哥光荣参军,临送别时,父亲买了一套小人书《从奴隶到将军》,共五本装到哥哥的挎包里,叮嘱他闲时看看。哥哥非常的争气,入伍第二年就上了军校,后直至正师级干部。乡邻皆夸,一直是我们家族的骄傲。看父亲,他夹着一支粗大的巴山雪茄,眺望远方,依然不苟言笑……
生活中父亲看似严肃,但他是非常幽默而风趣的人。年纪大了得了脑梗,后半身不遂,但乐观依旧。我的同学朋友来串门儿,都喜欢和父亲逗乐,交谈。他博学,爱讲笑话,又爱写书法,曾在一把竹扇上写道:手摇式风力二级扇。多年后仍是朋友们的谈资!
小时我非常调皮,没少挨打,多年以后都非常敬畏父亲那一双大手。可我知道父亲最疼我的。我工作后,因常加班,有时累得回家倒头便睡,曾有几次都是他拖着病残的身躯,拄着拐杖来为我盖被……
父亲一生坎坷,勤俭朴素,学生很多,医人无数,二零零一年深冬子夜,因病长辞。乡人送挽联:医术高明救众生,德高望众誉乡里。
谨以此文献给疼爱我的父亲!
天堂无病,父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