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学孔乙己和范进,它们二者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牺牲者。不同的是,孔乙己并未考上科举,范进却考上了。那么,谁值得我们去敬佩,或者谁成功了?
孔乙己,这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的主角,当然,也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在刚开始,阅读孔乙己后,我们都会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为什么?外在,被人嘲笑穿长衫,但实则却是一个会偷书的“短衣帮”。内在,魏智渊老师有在下面评论说,无人赏识的落寞。对于孔乙己来说,他没有考上科举是一个内心深处的这么一个伤痛,而那些人却揭开孔乙己的这个伤痛去嘲笑他,可以说是伤口上撒盐,揭开他的伤疤。这是孔乙己的一个可悲之处。而后面又说孔乙己是一个可笑的人,这是因为他的喝酒的样子,和他骂人的时候,骂出了听不懂的文言文。
到最后我们又觉得孔乙己是一个可敬的人。有一句话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完成了这么一个读书人的使命。而我们觉得他可敬的地方就在于他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坚守这么一个读书人的原则。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地方,但是我们学习的是他这么一个坚守自己的原则的这么一个精神,但是并不是说去学习他去这个去关注之前的旧文化,对于具文化的这么一个追求。那么最后孔乙己成功了没有?如果我们从孔乙己自身来讲,那么孔乙己是没有成功的,但当我们从原则的方面上来讲,那么孔乙己他是一个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孔已己坚守了他自身的一个原则,一个读书人的原则。和孔乙己没有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坚守了一个相对于错误的一个方向,他对于旧文化的追求太过强烈导致他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去努力,去坚守。
范进,一个考上科举的人。在学方尽的时候,老师在最后问了一个问题,说范进当官后,他将会是一个好官,庸官还是赃官?赃官。我们也可以用从原则的方面来讲范进。才刚开始犯罪,还没有考上这个举人的时候,他的岳父胡屠夫对他的打骂范进是忍气吞声,唯唯诺诺的。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范进已经失去了这个作为读书人原则和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尊严。而到后来,范进考上了举人张乡砷给他送礼。那么我们知道张乡砷为什么给他送礼,就是因为在他当官之前,现在给他送礼了,那么后来到范进入了官场之后是要还他的,并且是加倍奉还。那么范进是一定知道的。但是他为什么最后把礼收下了,就是因为他失去了一个原则。在他贫困时,他并没有完成“穷则独善其身”的一个原则,他当官了以后,他也并没有完成“达则兼济天下”。
一个人是不能没有原则,当一个人没有了原则之后,他将会成为一个兽。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原则,我们都要坚守自己尊严。孔乙己,他坚守自己的尊严,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尊严。范进却没有。但当我们要说成功时,那么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在这个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去坚守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