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康熙的青花、五彩、三彩、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等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的粉彩、斗彩、青花和高低温颜色釉等,粉润柔和,朴素清逸。
嘉庆朝的前阶段,基本上仍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从整体上说,已远逊于乾隆盛世了。当时的粉彩和青花器也还有一些精品,特别是珊瑚红地粉彩、描金器较为突出。颜色釉中霁红、霁蓝、酱色釉、黄釉、瓜皮绿、豆青、云霞釉和石绿等都有一定的数量。仿哥、官、钧窑及茶叶末的品种也在继续生产。道光朝的青花和颜色釉制作,都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亦已大为减少,产品中以莲花型的盘、碗为突出。有少量"慎德堂"款和"囗竹主人"款的粉彩、霁蓝描金和抹红描金器则较为精致。同治、光绪两朝,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在这段时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窑虽然没有停止生产,但所制大多是一些宫廷婚喜、寿庆的应酬、赏赐之品。
咸丰时期,国力衰败之极,连年兵变,百业俱废。 咸丰末年,景德镇官窑厂被损毁,陶瓷业被破坏无余,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地,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体和殿"款瓷器是为朝廷所造的陈设品,器型尚规整但略显呆板。这一时期的国内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壹san壹”零壹《柒一三〇》零肆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凤云鹤等,格调不高。所谓"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在晚清时期也算是比较繁荣的时期了。这个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同时亦有仿古亦有创新。
清代瓷器业是我国古代瓷器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各种瓷釉都日臻成熟。器形品种繁多,创新品种精美绝伦,成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精品,许多器物的捌作已经达到古代瓷器登峰造极的程度,令人惊叹不已。
各期间的清代官窑瓷器特征:
1、顺治官窑器以书写“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也有写“顺治年制”四字款。款字用笔有力、起笔见峰、住笔见顿、划多下拉、勾捺上剔,但全体规划不甚规整。
2、康熙朝历时61年,款识较多。其官窑款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青花楷书款,晚期有少数篆书款。前期多见干支编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本网资料库内有一对康熙青花杯,落款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搪瓷彩器上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其字体前期宽大,笔划粗重挺立,顿捺显着。后期字体娟秀,在具体写法上也有细微差异,如:熙字四点多为直点或顺点,少逆点。年字三横前二横较短,第三横较长,且紧紧上靠,一竖较长。款字外饰有单圈、双圈、双正方框等。
3、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楷书款前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搪瓷彩瓷。
4、 乾隆朝瓷产值极大,官窑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款字通常以青花书写为主,但亦有抹红写款,在白瓷、茶叶末、珊瑚红等特别器物上通常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5、嘉庆官窑器通常都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无栏框。亦有少数楷书款。粉彩器上多见抹红款。单个器物用刻划款。
6、道光官窑器通常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为主,也有抹红款及描金款。茶叶末、炉均釉等器物上则为六字刻款。单个粉彩器上偶见“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道光期间落有堂名款的如“退思堂制”、“山解竹主人工”等,大多是精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读书的当地,后期也变成道光皇帝处理政务的当地,故题有“慎德堂制”红款的道光朝瓷器应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
7、咸丰及这以后的同治、光绪、宣统各朝再次兴起楷书题款风气,大多为六字双行或六字三行“大清××年制”款。款外均无圈框,字体工整,娟秀修长,有青花、红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方式。这一期间篆书款不多。其间光绪时署有“大雅斋”、“六合一家春”及“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款的官窑器最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