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朋友觉得我是个很有“故事”的人,对于“故事”这个词突然想说点什么......
“故事”这个词儿突然被“安”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往往给人的第一反应是意外与疑问,一边询问对方为何会对自己有如此印象,一边不自觉的在脑海中高速倒带迄今为止的人生所有纪录片的影像,开始对自己的人生开始重新审视。
因为“故事”这个词儿,往往被人们更多的跟曲折、不顺、大吉大悲画上等号,所以你得好好想想你是不是“惨过”,还是“惨过”但你忘了。
对方给你的答案其实往往没有任何实据,不过你呢,出于看完自己纪录片的观众,你得点评;出于绅士或淑女的品格,你得回答。
保留单纯的你会天真的问“有吗,我想想有啥故事”——片子挺好但有点平淡,聊起来吧跟人说不出点啥;还得成长的你会谨慎的调侃“没啊,我能有啥故事”——片子直击内心,赶紧抹完眼泪别给人看见;已经成熟的你会释怀的感叹“当然了,谁还没点故事呢”——片子很有共鸣,哭完笑完还给人推荐。
确实啊,谁还能没点“故事”呢?
谁又说“故事”一定得是你“惨过”,“有趣”不行吗?“还行”不行吗?甚至“不都那样”不行吗?
而那时的我们何时才会想通,我们那么认真回答的又只是别人的一种感觉,——”我觉得你好像是个挺有故事的人。”
但是啊,可怜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还得成长,曾 年少的单纯留下的少了,未 来到的成熟距离的远了,所以我们认为的”故事“一定得那么特别才行,别人的提问一定会有”意图“才对。
其实吧,不管这个提问的“意图”是什么,单纯也好,试探也好,同情也罢,我们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又何必以一种伪装的”保护膜“ 来应对别人的眼光呢?
因为你的任何一个回答,对别人来说只是听到了个无关痛痒的答案,而别人的简单一个提问,对你而言则可以成为写下你曾懵懂的、正保护的或已放下的“故事”的引言。
——记我对"我觉得你好像是个很有故事的人"这个问题的回答,谢谢你给我把”它“写下来并且写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