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女人一样,一到换季的时节就觉得自己上一季是裸奔过来的,没有衣服穿。
周末逛街企图买买买,看到一个场景让有只有儿子的我,彻底凉了心。
在一个品牌的柜台,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在挑选衣服。女方一直在试试试,男方无聊地旁边玩手机,敷衍地应对着女方的询问,“嗯,可以,好看,不错”。
试了好几件之后,女方说:“这件买给我妈穿你看行不?”
“可以,你觉得好看就行”。
女方又说:“给你妈也买一件?”
他立马抬起头来:“不不不!不给她买,让她自己来买。”
“这不是打折么?她来就卖完了。”
“不不不,真的不给她买,买了她也不喜欢,不穿还不是浪费!”
哎哟,这位小哥,你亲妈喜欢啥风格的衣服你不知道啊?给妈妈买件衣服要这么激烈地反对吗?
想到自家孩子也是个辛苦拉扯大的小子,心头不禁一凉。。。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与否,与是否有女儿密切相关。有女儿的老人,明显比没有女儿的老人生活幸福。
专家根据《新经济时期的子女性别和父母幸福感》的课题研究,在采集了国内72个地级市4309个家庭的样本之后,得出结论:总的来说生女儿会比较幸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项针对2.6万名老年人进行的研究表明,很多年老多病的父母在晚年更希望有个女儿,因为女儿照顾父母的几率是儿子的两倍。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一项有2116名父母参加的问卷调查显示,家庭中有两个女儿的家庭无论在成员的幸福感,还是家庭氛围的和谐上,都高居榜首;
而有一儿一女的幸福指数排在第二位;
有两个儿子的幸福指数则高居第三位。
当然,国外的调查有它的片面性,毕竟国情不同。
咱大中华有三四个甚至更多孩子的毕竟是极少数,
二胎也不过是才放开两年多而已。
但不可否认的是,养儿养女还是有不同的。
毫无疑问,儿女在父母老年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同。
如果老年父母遇到经济困难,从儿子那里获得经济支持的可能性比女儿大,
但儿子往往以事业为重,对于家庭和老人的照顾就会有所欠缺。
而老人从女儿那里获得日常照料与情感慰藉比儿子大。
对目前已解决温饱问题的大多数老人来说,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慰藉的作用比经济支持作用更大。
其次,儿子女儿对原生家庭的依恋心态不同导致养女儿更具幸福感
婆媳是“天敌”,这已经是普遍认可的事了。为了儿子的幸福,很多公公婆婆会主动与儿子的家庭保持距离。
而女儿和原生家庭感情更浓厚,女儿出嫁之后还是会和父母保持亲近的情感互动。
调查显示,成年女儿与老年父母的情感关系显著优于儿子,差异高达28%~29%。
前文所述给双方妈妈买衣服的不同表现就是例证。
另外从性别差异上讲,女性更善于情感表达。
毋庸置疑,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更善于情感表达,所以女儿往往更贴心,更亲近父母,对父母的精神慰藉作用更强。
另外,女性在护理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在日常照料老人时会更细心。
当父母生病,女儿、女婿为主要照料者时,失能高龄老人的满意度比儿子、儿媳是主要照料者时高45%。
到底是生女儿幸福,还是生儿子幸福?专家说不了算,别人也说不了算!不同家庭,不同生活,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幸好现在二胎开放,想体验双重幸福,那就再生一个。
无论如何,男孩女孩都父母甜蜜的负担!
而我,属于政策规定只能有一个孩子的一代人,偏偏又没有女儿,
只有一声叹息,心里有多遗憾。。。冷暖自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