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本轻观察文章《折磨3000万女性的痛经,“生个孩子就好”?》,单从文学性上来说,这本书整体上感觉一般,也就几千字的内容,但是有一定的科普型。
原来,我们女性习以为常到理所当然的痛经可能不是正常的。对于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女性群体来说,我们从小就知道痛经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是激素的原因。正是这根深蒂固的想法,让我们认为痛经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没有痛经的困扰的女性群体是我们痛经女性羡慕的对象,会觉得她们很幸运,但也就如此了。反正这么久了,痛一直伴随着我们,有什么所谓呢。但是这本书告诉我,痛经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它可能是不正常的。
子宫异位症临床表现为有人经期痛,有人非经期痛,有人是下腹坠痛,也有人是腰疼、背疼、头疼、腿痛……一来月经就气胸的情况也很常见。因为内异症不光会长在子宫和卵巢上,还可能蔓延至身体的其他器官。
异位症会对我们日常生活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异位症会导致激素发生很大变化,激素变化引发的焦虑、敏感、抑郁,它虽不似“不孕不育”般显眼地改变人生轨迹,却如无形细针,日日扎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悄然啃噬着患者的心理健康。
我是一个很关注自己变化的人,在长久的观察以及探寻痛经的表现以及它带给我日常生活的影响上面,最终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规律,也跟自己达成了和解。
我的月经周期所经历的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高中
大概是从高中开始不规律的,有的时候迟到十几天,有的时侯提前十几天,甚至后面两个多月来一次,这对我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只是那个时候还不会痛经。从开始住校起,每当同宿舍的人说算算日子自己的姨妈期快到了,甚至精确到哪天,我都很震惊,怎么大家都这么关注自己的月经。而我在大学以前几乎没去计算甚至关注过月经周期这件事情,但是不关注不代表没注意,在大家讨论迟了提前了的时候,我隐约觉得我的经期应该是非常不规律的,但是除了日子不对,它没有对我产生很明显的情绪上的影响,换句话说没有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当然现在来看我觉得可能未必,只是当初对此知之甚少,当时的认知里我并不知道月经激素的变化会影响情绪这个事实的存在。可能所有由此带来的变化都会归因为青春期的叛逆,无知和迷茫吧。反正姨妈最显性的生理症状“痛”,我一点没有,所以高中的我根本就不把它当回事。
大学
到了大学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开始慢慢关注到自身的变化,月经对我的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了。其实写到这里我是有一点疑惑的,按道理上大学了不应该更轻松了吗,轻松意味着压力变小了,这个时候月经不应该更规律吗,但是它对我的影响却变大了,只谈我对自己的观察,我认为应该有很多原因。比如高中毕业之后我的作息开始不规律,经常熬夜玩手机,还有饮食也变得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吃零食也比以前多了。上了大学之后,有了更多的时间,人一旦闲下来了对自我的探索可能也会更多,或者说我开始学会爱自己了吧,至少我认为关注自身情绪状态的变化,并不断的探究底层原因也是了解自己,爱自己的一种方式,由点及面,以前觉得无关紧要的东西,当你开始学会去爱自己之后,就会放大对它的关注度,所以大学的时候我开始感知到月经期我的情绪没有那么好,它既对我产生了直接的生理影响比如疼痛,也一次次的对我的情绪产生着影响,比如它让我暴躁,失控。
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我好像对姨妈的周期这方面没有多少的印象了,这是段非常压抑的生活,关于导师,关于学业,关于未来,关于人际关系等等等等,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桩桩件件都像座大山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分不出多少精力来分辨情绪,状态起伏产生的缘由。
工作
研究生毕业之后一直到现在,我对自我变化的关注度越发深刻,独处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关注自己。我发现姨妈对我的影响是周期性的,在姨妈快要来的前三到十天左右,它对我产生的影响就开始明显了,这个期间最直接的影响是在情绪变化上,我会很烦躁,很暴躁,一点小事就可以将我点燃,这种情绪是那种不受自我控制的,完全被激素操纵下的应激反应。经期结束之后,回过来复盘那个期间做的事情,对人对事做出的应对,我时常会自我怀疑,这么小的事情是不是有点过于应激了?但即使我自我批判的再怎么深刻,当下一次被激素操纵着的时候,我依然束手无策。除了暴躁,烦躁,失控,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它带给我的自卑,抑郁,据我的观察,自卑以及抑郁带来的低能量状态是这个阶段我最明显的症状。这在我的职场生活中尤为明显。
无论是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我都是个很好强的人,我喜欢凡事能被自己掌控的感觉。可是每次姨妈来的前三到十天,我开始觉得力不从心,在与同事的交往上我变得没有能量,没有支撑,我想像平时一样能够镇定自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发现很难很难,无论我怎么自我暗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都没有能量去注视对方的眼睛,眼神开始闪躲,闪躲就让我变得非常虚,一虚就开始各种浮躁,不自然。本来我就是个好强的人,在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我怎么会允许我这种差劲的表现呢,所以常常责备自己为什么这么没出息,也会怀疑自己,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因此我还特意去医院心理科做了测试,测试出来有轻度的焦虑。其实当我看到结果的时候,我已经释然了,我认为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即使有焦虑或者抑郁情绪,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好在后来慢慢发现我状态的起伏,情绪的变化,大概率是这该死的激素在作怪,每次来的这么巧,都大概是姨妈要来的这段日子。我不再责备自己了,开始尝试改变,这个后面再说。这个阶段除了情绪上的变化,我的腹部开始慢慢胀大,伴随着隐隐的疼痛。便秘也是这个阶段的产物,几天排一次,排出来也不多,黑色,大多呈现粒状。
在我姨妈前三天左右我的胸部开始涨大,从有点微痛到很痛的感觉,稍微一碰都不行。这个时候我的暴躁开始逐渐明显,用易燃易爆炸来形容完全不过分,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能跟他干起来。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惹我,不然我的反应会不受控制的极其激烈。这个时候烦躁跟暴躁感远大于抑郁自卑带来的低落感。胸胀,胸痛,便秘,腹痛也越发明显。
姨妈来临的时候又有了其他的变化,第一天腹部疼痛达到顶峰,晚上睡觉一直会被痛醒,辗转反侧,伴随着烦躁的情绪。这个时候不再便秘了,相反,总是很想上厕所,一天好几次,每次蹲厕所会有一定程度缓解疼痛的作用,我几乎每次都能排出来,也不再是便秘时的形态跟颜色,开始变得正常甚至很多时候还会窜稀,第二天痛经开始减弱一直到无了,排便开始正常,情绪也开始逐渐往正常平和的方向发展,胸部还是一如既往的胀,痛。第三天到姨妈结束情绪开始变得正常了,其他各方面都开始正常,胸部慢慢不痛了,但是胀是在姨妈结束后才逐渐消失的。
以上就是我对我姨妈周期的一些观察。
改变
在理解了姨妈的对我产生影响的实质性规律后,我开始尝试作出改变,并观察是否能起到缓解甚至消除的效果。我发现,如果姨妈结束后,我下个周期每周保持三天或者以上的运动量,无论是跑步还是打羽毛球,一直到下个姨妈周期的来临,它对我情绪上的影响变小了很多。我还发现如果这个阶段心情,工作压力不大,并且内心充实(当然大多数我的充实来源于自律)的情况下,情绪上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基于此,我认为多巴胺还有内啡肽可能可以抑制姨妈周期激素分泌水平变化导致的情绪波动。情绪上可以改变,但是生理上比如腹痛,胸胀,胸痛,便秘等除了药物方法,我不知道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否产生变化,这个可能得通过不断尝试以及观察才有答案。
纵观我的经期史,这是一段十分痛苦以及自我探寻的漫漫长路,但我从来没觉得这可能会是一种病症,感觉似乎能跟异位症对应起来,当然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內异症,因为每次体检也没有查出来,等有时间我一定要去做个专门的检查。
作者的专业观点
作者给我们介绍了痛经和内异症背后的“元凶”叫前列腺素,她建议经期不宜冷食,不宜熬夜,不宜倒立运动,不宜进行性生活……
除此之外避孕药通常是治疗青少年痛经的首选。普通的止痛药只能止痛,而避孕药还可以抑制内异症病情的进展,一些早期较小的病灶或许能借此消灭。
但是更多的东西专业的医生们也没有办法说清楚,因为这个社会对痛经的研究投入实在太少了,所以我们女性们可能还没有办法在短时间里彻底摆脱痛经的困扰。那么我们暂且把它看成是一个慢性病吧,俗话说的好,久病成医,我们可以自己不断尝试,观察,改变来慢慢缓解痛经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