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这里说的只是如何在初高中的数学考试中拿高分,与数学思维训练无关。
吴军博士,原腾讯副总裁,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和《文明之光》。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在中小学的时候也曾经拿过一系列国际数学比赛的奖项,当时在北京的数学比赛中排名第三。
吴军在“为什么要学数学”中以一个“前任学霸”的经验分析了如何在数学考试中拿到高分:
首先, “阅读理解”。
其实很多人说“这道题不会做”就是因为根本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 我通常听到我孩子这么说,就会叫他再读一遍题目,很多学渣其实读题都是只读一半,或者只是浮光掠影的瞎读。
划重点:100%的考试内容都不会超出数学课本,如果真的超出,出题老师就要下课了。大多数题目的意思都是非常浅显易懂的,所以考个80分是不难的,剩下的20%不是说会超出课本内容,而是意思会更隐晦,比如说,题目给出条件:“一个等边三角形。” 那么隐藏条件就是:三个角都是60°,中央对称,三角形中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相等。。。你的数学知识越扎实,脑内回路联接点越多,能想到的条件越多。
更难的题,无非就是条件更隐晦,要拐好几个弯才能看到,但是绝对不会“超纲”!
所以,要考好数学,首先要学好语文,做好“阅读理解”; 其次,要掌握最基础的数学常识,掌握前两个诀窍,你的数学就不可能不及格了。
高中时我曾经问过班里数学最好的同学,考试前应该如复习数学?他的回答就是再看一遍数学书,虽然因为我本身比较愚钝,当时没有体会到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要有逻辑性。要拿到高分更重要的是理解老师的出题思路, 一般老师出题都有套路,只要把套路摸透,而优秀老师的出题套路也会被其他老师模仿,有时候看到题目就知道应该走什么套路了。
当然,这种情况可能也会被“反套路”,通常差劲的数学老师都会采用“题海战术”,就是把历届考试的真题拿来让学生们做,在高中的时候,我的学霸同学基本上一周就能做完一本三百多页的题库,但是每届高考都有可能会换出题老师,新的出题老师的出题套路万一不同,这个时候“伪学霸”就傻眼了。。。
首先是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其次是建立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第三是善用逻辑。 就这三条,没有第四条。
好了,现在说说数学教育中的误区。也就是吴军博士说的:现在叫他去做当年他做过的初中数学题,他都有可能做不来了。
为什么做不来?因为几十年没有用过这些套路了,早就忘了。
中国的学校实在太急功近利了,为了能尽快的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就干脆不教数学思维,也不教逻辑,而是用题海战术让学生熟练解题套路,这些“套路”除了能解题应付考试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与训练人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也毫无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认为初中以后学的数学根本在生活中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就像一个人练了很多武术套路,在练的过程中想象他的对手应该这么打过来,他又该这么打过去,但是在实战中,对手根本不会按他的想法来,套路就全白练了。也许会有一些天资特别好的,能从套路中悟到一点武学真谛,但是大多数不会,因为人是天生厌恶思考的嘛!
有些人认为自己就是怎么也学不好数学,觉得自己很笨。但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你的原因,而是学校的教育方式问题。
有两门课是一旦掉队,就很难跟上:一门是英语,一门就是数学。因为这两门一旦掉队,后面就根本听不懂了嘛!学校并不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学习进度来安排课程,所以很多人都是在被教学进度拖着走。我就是一个例子,在高中的时候被一些事情耽误,一不小心掉队,后来再也没跟上,一度也认为自己太笨了。
当然,人的天资的确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就是天生擅长抽象思维,那些数学天才比起普通人来,能更快理解数学的抽象思维。
但是,就像某人说的那样:99.9%的人,都远远没有努力到需要动用天赋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