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歌h
逢年过节,我会想到给姑妈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关心关心近况。
年复一年,这个电话成为心里的负担,不打吧,显得咱冷漠,忘恩负义,老爸走了便不认这个姑妈了:打吧,等于打开负能量开关,人间苦难如黄连水喷涌,虽远隔干山万水,依然传输进我的耳朵,灌进我心里,得让我压抑几天。
其实,打或不打这个电话,姑妈家的情况也知其大概,没有更好,只有更差,就别指望能听到啥好消息。
姑父中风瘫痪了,儿子先是离婚了,后也中风瘫痪了,孙子三十多岁了,没正式工作,娶不起媳妇,姑妈得了种查不出原因的怪病,喘不上气儿,还要照顾姑父和儿子,养着孙子,成天为孙子的婚事愁眉不展……
每次电话,姑妈都是上气不接下气,唉声叹气、带着哭腔、抹着眼泪,把家里的情况复述一遍。
“哎呀,愁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我叫孙子去跟女方商量商量,能不能先买个二手房把婚结了,以后有条件再换,人家不干。我都八十多了,死之前还能不能看到我孙子成个家啊!”
“姑妈,他都三十多岁了,你就不要操心了,这样催他,只会给他增加压力。你只要把姑父和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就是对孙子最大的帮助支持呢。”
姑妈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操心,心里全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不仅要扛起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义务,连儿子和孙子的责任义务也一并扛起,活得太累、太苦了。
问题是,这种累、这种苦为何总也换不来家人的轻松和生活的甜,而是似乎陷入某种恶性循环的魔咒,总也摆脱不了。
对姑妈祥林嫂式的诉苦,我只能宽慰几句,匆匆“逃离”,我怕自己的情绪被传染。我知道,什么也不会改变,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有些劫,在劫难逃,有些劫,不是金钱能消弥,你无力改变也改变不了他人的因果。
对了,顺便解释一下,姑妈并非亲姑妈,她是我爸妈的同班同学,我爸在她和我妈两位追求者中,选了我妈,她认我奶奶当干妈,认我爸妈为哥嫂,于是成了我姑妈,就这样,结下一世的缘分,两家人走动频繁,关爱有加,不是血亲,胜似血亲。
所以,只要姑妈在,我还会打电话,还会在返乡时去看她。父辈结下的情缘,在我们手上得有个圆满的句号……
只是,我真的真的好怕听到那种哭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