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吃叶,夏吃花,秋吃茎,冬吃根”,秋风一刮,晨起时喉咙里的干涩提醒我,该给餐桌添点温润的滋味了。
清晨总爱煮碗大米绿豆粥。
前一晚泡软的绿豆和大米下锅,熬到绿豆开花、粥水浓稠,盛一碗捧在手里,暖意顺着指尖漫到心里。
喝一口,清甜的粥滑过喉咙,把秋晨的燥意冲得干干净净,揣着这满肚子的暖出门,连上班的脚步都觉得轻快。
傍晚踩着暮色回家,窗外渐渐擦黑,厨房里先忙活着蒸菜。
南瓜块、胡萝卜滚刀下锅,蒸到软乎乎的;再煮碗白水煮萝卜,不加佐料,吃的就是那口原汁原味的甜,连煮萝卜的水都要留着,放温了喝,润得很。
等辣椒焖子端上桌,就着温热的饭菜慢慢吃,一天的疲惫裹着烟火气,不知不觉就退去了。
其实这些想吃的念头,都是身体在发信号。
秋天燥,就顺着心意喝碗粥、吃口蒸菜,把小不适及时补上,总比等麻烦找上门好。
不光是秋天,四季里身体都会悄悄“说话”,饿了、渴了、需要某种营养了,都会化作想吃的念头。
说到底,饮食哪要什么复杂讲究?不过是读懂自己的身体,用一餐餐的暖,把日子过得舒服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