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荷
在《诗经 国风》中有一首诗歌叫《螽斯》,是一首祝人多子多福的诗。
《诗经 国风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其大意是说:
螽斯拍打着翅膀,密密麻麻的飞,你的子孙如此众多,你的种族很兴旺;
螽斯拍打着翅膀,甍甍作响,你的子孙很多,后代延绵不绝;
螽斯拍打着翅膀,成群在空里飞,你的子孙很多,和谐而欢畅。
整首诗歌改动了十二个字,意蕴悠长,全篇以“螽斯“为喻,预祝人多子多孙。螽斯是一种虫子,从诗中可以看出其飞翔时非常众多,翅膀发出“甍甍”,类似“嗡嗡”的声音,群居生活,非常和谐。
那么,螽斯这种虫子是什么样子?
一说螽斯是蝗虫,它的繁殖力很强,生命里旺盛,善飞,所以诗人特借其翅膀为喻,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问题。
可以对比历代图书插画,看看“螽斯”的样子。
蝗虫俗称“蚱蜢”,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
它的触角呈现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
但是,蝗虫又是一种害虫,“螽斯”如果是蝗虫的话,人们用它来歌颂子孙众多,多子多福又有不妥。我们今天既不会歌颂蝗虫,总把他同灾难联系在一起,也不会歌颂生殖力的强盛,因为我们面临着人口爆炸的世界性难题。
那么古代有没有用害虫来比喻多子多孙的?
还真有。老鼠就是用来寄予多子多福的愿望,它的繁殖能力强,生存能力极强,在《诗经》中有几首诗歌就是用老鼠来歌颂的,所以“螽斯”解释为蝗虫应该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