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室家-----家室------家人
按古语,第一个字都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
姑娘出嫁了,结成了新的一家,让这个家红火起来。
姑娘啊,有了子女这婚姻的硕果,让那个住的房子成为了幸福的港湾,才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姑娘啊,你的家变得家丁兴旺、枝繁叶茂了,你让家里的人们,团结和睦相处,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在家里的位置,认可这个家。
都说这是一首适合新婚时候唱的歌,热闹,喜庆!
但,你也可别小瞧了咱们的古人啊。
不是一首简单的祝贺的歌,这歌里居然蕴藏着朴素的道理。
从形式,到内容,再升华到内心的感受。
一个家的诞生到兴旺,是如此的经历,是有着不同阶段不同意义的。
从中,我似乎隐约感受到一点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子,女子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如此的巨大。
从组成一个家,到这个家像模像样,再到这个家繁衍兴旺,都是“桃之夭夭”在“之子于归”后,“宜”其家而成。
这歌在教我们,如何爱家、持家。
家,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一个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元素。
古人看来是很注重”家“的,从我们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语句中也是可见一斑。
我觉得,现代社会的我们,真的很需要重新来翻翻读读古人所留下来的精髓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