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梵达读书会-收获记录(舒扬整理)
1、注意力焦点,始终放在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焦点在如何达成目标。
2、很多人是30岁死,80岁才埋。
3、我们习惯的模式是,用“我”来了解你,而不是用“你”来了解你。比如,用苹果手机的系统去了解华为手机,而不是用华为系统去了解华为。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误解。一个好的思考模式就是有更多好的理解。在一个好的正向循环里。
4、每个人在自己的宇宙里,就是自己的神。理解,就是理解对方这个神,是怎么思考的。
5、提高力量的五个步骤。如果没有愿景,这些步骤是没有动力去实践的。
6、每个行业的专家,他们对该行业的理解程度是非常高的。
7、沟通,以尊重对方自由意志为底线。对方如果没有感受到被你了解,你的了解就不扎实。
8、只要你一直愿意让自己处于新兵蛋子的角色,这才是厉害的。一个人不保护自己的观点,这才是真正厉害的地方。
9、勇气的意思是,你愿意承认自己错了。
10、自由意志指的是,每个人是他领土的国王。
11、你的不舒服,不是在于别人说了什么话,而在于你的排斥。一个排斥越多的人,他的软件(意识)更新速度就越慢。
12、如其所是的观察,就是理解的能力。我很平和,我很喜悦,但我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这就不构成观察了。智性,以我做基础;灵性,以你做基础。
13、灵性,与厉害没什么关系,跟要达成什么愿景有关。
14、在观察里,你会想,你怎么讲,对方会懂。用他的东西去理解他的东西,这就是理解。在他的世界里去沟通。进入别人的翻译系统,就是理解。
15、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你都可以选择。集中营弗兰克尔的故事。
16、很多人的基本错误,都是想空手套白狼。走捷径,占便宜,不劳而获,一本万利。
17、一个观察能力很强的人,肯定是接受能力很强的人。
18、思考的5个层次。第0层:你不觉得这是你的思考,你觉得这是事实。
19、任何时候,你所认为的事实没有让你处在心平气和里,你就没在观察里。
20、一个愤青,情绪激动的人,他所提供的信息,可能是不全的或偏颇的,不然他就不会那么激动激烈。
21、当“我”没有了,只有“我们”,灵魂就有非常满足的感觉。
22、批评或审判的态度,你都不在观察里。观察就是合一。在观察里,你能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或者知道自己现在不了解,愿意提一些问题进行了解。
23、一个软弱的人,才会一天到晚发脾气。
24、理解就是良善。要坚持自己,处在理解别人的状态里。
25、难就难在,当别人用不良善的方式对待自己时,该怎么办?在动物性反应里,很容易觉得人家欺负我们,感觉自己被冒犯了。愿意切断自己所有的后路,随时回到自己的观察排挡里,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保护。这个地方,就是灵性的练习。愿不愿意,让自己回到观察里。
26、理解,使得每个人的单位产能增加了。
27、别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8、一个人总是处于“我知道”的状态,对自己是没有太多帮助的。
29、掉进去不重要,爬出来才最重要。
30、注意力,永远放在创造可能性上。当一个人批评别人时,口气里已经隐含的是:不可能。要么是你没可能,或者是我没可能,或这件事没可能。
31、想一本万利、空手套白狼的人,核心都是相信不可能。
32、想要打破对立面,方式就是提高了解。一开口就把对方放在对立面,这个游戏就已经很难玩了。
33、相信对方会放松下来。第一步,永远构架在理解上,理解产生时,对方就放松了。一搞对立面,对方就无法放松。
34、改变这个东西,如果来自外在,就有点像被迫屈服;如果是自己自愿的,就变成了创造源头了。有创造源头的力道。
35、一个人固着的自我认同越多,就越容易失控,反应也越多。
36、为什么了解,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因为在了解过程中,排斥卸除了。当对方要改正你时,你就没有感觉他跟你是一国的。如果对方一开口就要给你解决方案,那么对方就已经被淘汰了。对方是在跟你拉扯你的注意力。
防卫心放掉的时候,注意力就开始流动了。
37、离开自己的软件系统,去理解别人,架构就重组了。格局就打开了。知道更多可能性了。架构越大的时候,就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是非要哪条路才能走得通的。
38、灵性不是神叨叨的。它是有逻辑可循的。
39、一个人痛苦、被席卷的地方,可能就是深深的教条所在。
40、让对方觉得你是有把握的,这就是信任。
41、你以为你得到,你的灵魂才满足。不是的,是你给予别人灵魂的满足,你的灵魂才是满足的。
42、如果一个人一直要检测别人是否对自己真心,这是很不稳定的参考点。
43、注意力焦点放在,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我是对的。任何一个正义凛然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强烈的“我是对的”。
44、一个坚持自己是对的的人,就不会暴露自己的脆弱,也不会直接的沟通。
45、一个情商高的人,他是处在可预测的自我认同,是让对方安心的。
56、所有的痛苦,是来自我们的软件。
57、要创造真正喜阿梵达的人
58、一个养孩子的家长要思考:当我的孩子以我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时,他的人生会不会成功?
重点不在于孩子念的是什么学校,而是这个孩子有没有观察、理解的能力,能否把一个对抗的情况转为合作。
59、理解一定是双方的感受是一致的。如果我觉得我理解了你,但你没有感觉到被理解,这个理解就是不成立的。
60、注意力放在对方做错的地方,这个思路无法保障自己。如果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漏洞上,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61、你对人如果不是尊崇的态度,你就无法辨识别人是否是尊崇的态度。
62、当一个人有高度的理解能力,他就是在灵性修行里,不管他有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
63、利他不是参考点,观察、理解才是参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