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432天
今天温习的是合理情绪疗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其实,我的温故不是想知新,而是因为“故”没把握“牢固”。需要通过“温故”而“稳固”。
人们很多的心理问题是由于不合理的认知造成的。比如:我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那么多,现在日子好过了,你却要抛弃我,我很难过,我就是不和你离婚,我要熬死你!(绝对化要求:我为家庭付出了,你就应该、必须对我好。你不对我好,就是你的错。)这个人谈对象,约会过的至少有十几个都没谈成,他是不是有问题。可不敢跟他谈恋爱!(以偏概全:以谈恋爱的人数多这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眼看该高考了,儿子成绩还上不去,考不上大学,这一辈子就完了,还能弄个啥呀!还有啥好日子过呀!(糟糕至极:把一件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灾难结果。)
心理咨询三级技能一书用大量的篇幅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特征以及治疗的方法。
今天重看这一部分。感觉真的是甚为重要。最近接的几次咨询,来访者都有很明显的不合理认知。正是这些自己认识不到的不合理认知,才导致焦虑不安,影响生活和学习。(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略去…)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很清楚的。但这种疗法在咨询中如何操作,达到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是自己的不合理认知造成的,需要咨询师具备分析、辩论等很多方面的能力!
一、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来访者的ABC。
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这中间,求助者遇到的事件A和情绪及行为反应C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但不合理信念B不太容易发现。怎么办?根据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即: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去寻找、发现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在咨询中,还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就是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不止一个。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咨询师要分清主次,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
最后,咨询师要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咨询师要使来访者明白ABC之间的关系,并使他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
二、领悟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一定要结合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来确定。比如:一个中学生说:人生有什么意义?上学有什么意义?我想去西藏一趟,到那里去找到自我。现在我就安不下心学习。他的不合理信念是什么:绝对化要求。必须去西藏才能找到自我,不去西藏就找不到自我。找不到自我,我就安不下心学习。
第二方面:使求助者进一步对自己的问题以及所存在问题与自身不合理信念关系的领悟。咨询师应结合事例,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反复向求助者说明,促进领悟。(这很难哟!)
三、修通阶段。
所谓修通,就是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放弃修正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这里面最常用的方法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式”辩论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先让来访者说出他的观点,然后咨询师依照他的观点进行推理,最后引出他的观点存在的谬误之处,从而使他认识到自己先前认知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矫正。
咨询师要抓住来访者不合理信念的特征进行挑战性和质疑性的提问。
1.绝对化要求。(有什么证据表明你必须获得成功?你必须得到别人的赞赏?别人有什么理由必须好好的对待你?事情为什么必须按照你的意志发展?……)
2.以偏概全。(你怎么才能证明你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你有什么理由表明他就无可救药了?你怎么证明他就不值得爱了?……)
3.糟糕至极。(你怎么证明你真的受不了啦?这件事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你能拿出一个客观数据吗?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最糟糕的结局会是什么?你会因此而死吗?)
人有不合理信念,常常还是因为违背了“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构成了“反黄金规则”(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我喜欢别人,别人必须喜欢我。)而导致愤怒情绪。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需要咨询师保持清醒、客观、理智的头脑,根据求助者的回答,一环扣一环,最终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使让来访者能区分出不合理和合理信念,并能用合理信念面对现实。
合理情绪疗法想要掌握并运用自如,需要咨询师具备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力,不断逐层深入,直至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建立起合理信念。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咨询,是一件多么富有挑战的工作!而自己,只是万里长征开启了第一步,有的是满腔热情,还没深入到“雪山和草地”。如何应对,做好充分准备,前行路上边做边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