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

和男朋友异地的时候,我们通过电话来联络感情,聊得东西挺琐碎的,

今天喝了两杯奶茶。

“啊,你又逃课了?”

“真的吗?”

但就是这些日常,制作出一种“对方就在身边”的氛围,而我想 比起网络上教导的恋爱观,更会更需要的,应该就是陪伴,所以很快的我就喜欢上了跟他打电话的感觉:

“以后每晚十点到十一点你都给我打电话好不好啊?”

“好啊!”

他自信满满的答应了却并不知道,这个约定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开始我们确实聊的很好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他和我讲话,开始变得心不在焉

“你在干嘛呀?”

“我在打游戏。”

“不是说好这段时间用来打电话的吗?”

“哎呀,最后一把,最后一把。”

直到他讲出这句话,我才不得不承认,这个约定,可能不太合理,但其实 我早就猜到他做不到了,因为如果我确信他可以,那我根本不需要跟他定什么约定。正是因为我知道他可能做不到,才想要用约定这种东西去督促他,现在想来 这种行为还挺自私的,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心愿强加在对方身上,从而忘记了做那件事的初衷是什么。

约定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它会让很容易做到的事变得很难,即使只是很小的请求,可对方却郑重其事的说。我们就会感到莫名的压力,因为太知道约定的重要性,所以才更容易被这些话所影响,从而失去做一件事的原始冲动,是约定让信任变成了:“任务”。

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是这样说的:如果让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他不会想要起身,但如果把那个人绑在椅子上,他就会立刻想要起来,约定就是那根绑住我们的绳子。

因为我要求男朋友每天给我打电话,他只会认为这是一项任务,他想要快点脱身,而奇妙的是,我们取消那个约定后,却一点不比以前聊的少,是因为即兴给对方打的电话,反而聊得更轻松,也更用心了。

其实约定最让人困扰的地方,就在于我们认为是不可变得。在厦门的几天里,他虽然早就计划好了整个行程,但因为我刚好有工作,所以我们只打卡了一个景点,剩下的时间都在写稿子,仔细回想,那趟路程确实还不错,我们去了一些计划外的地方,淘了几个有趣的小物件,即兴进了一家其貌不扬却意外好吃的店。这些都让我慢慢觉得,也许说好的事,也是可以变得,承诺本来就是让关系变得更好,如果它让某一方觉得为难了,就应该去调整它。

改变最初的约定,不一定是食言或者失约,只是我们终于想通了,什么才是最适合彼此的相处方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喜欢用约定去升温感情,却忘了承诺的本质,就是我可能做不到,所以啊 与其让对方说到做到,不是看对方说了什么,而是看对方到底做了什么。毕竟,过去很久之后 能让你记住的也不一定是承诺,而是那些落实到实处的温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