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阴天,空气里潮潮的,像到了梅雨季节,到处都黏糊糊的,不畅快。
洗了衣服,杨先生犹豫着要不要拖地,我说算了,扫扫得了,要不然湿乎乎的,一时半会儿也干不了。
快十一点了,俩人出门转转,顺便买菜。天气闷,不想走路,到南门骑公共自行车。
今年的体检,我选了离家近一些的中医院。新医院去年十二月份搬到了汽车站的南面,还从没去过,今天就去打探一下,看附近有没有公共自行车点,顺便看看体检中心在什么位置,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上图中那个高高的新楼就是新的中医院。院名镌刻在大门口正中的矮墙上,字小了点,不太显眼。新的绿化,花草树木估计得几年才能长到最好的状态。院子里兜一圈,住院部、门诊、急诊、行政楼、体检中心都标示得清清楚楚的,外观上看上去很气派。院子也很宽敞,停车位充足,但院里院外都没有公共自行车点,看来到时只能把自行车停在汽车站那里了。
继续往南到南环路,被路边金黄的麦田所吸引,遂又继续往南,到村里去看看。
乡路路况很好,虽说不甚宽阔,但都是平坦好走的水泥路。行道树是又高又直的水杉,或者是荫荫如冠的香樟,颇有些曲径通幽的味道。
远望,大片大片的金黄麦田,还有粉墙黛瓦的农家,透过行道树的间隙,在镜头里就是一幅天然的油画,美极了!
路过田边的小菜地,总会停下来看看。
正在开花的茄子。
像葡萄一样结成串的小番茄。
绿悠悠的毛豆。
隔着栅栏看到的卷心菜。
正在爬藤的南瓜。
吐着胡子的玉米,长得黑油油。
叶子上滚动着水珠的芋头。
已经有点挂红的桃子。
不比不知道,农民种田的态度水平也有差异的。你看,下面这块小园侍弄的,干净整洁,规划有序,没一根杂草。不像有的园子,杂草丛生。
蚕豆胀鼓鼓的,已经老了。偶见有老人坐着小凳在地头或者家门口摘蚕豆。
衬着金黄的麦田,已经枯萎的野花还挺立着。
油菜已经收割,路边时见一捆捆油菜杆,一堆堆豆荚壳。
还有艳艳的蜀葵,闻着麦香,身子和麦浪一样在清风中起伏。
村口的一棵高大的枫杨,看上去应该有些年岁了,满树垂挂着“穗穗”,颇有些老当益壮的威风。
高压线塔也是一道风景,像一个个巨人守候着一方麦田。
天空就是一幅天然的琴谱。不知是燕子还是喜鹊的什么鸟,一群一群的在线上穿梭停留,欢快的弹奏着独属于它们的乐章。
路上遇到一个老阿婆,拉着小车拿着袋子,说是要去田里摘蚕豆。勤劳的老人啊,总是闲不住,劳动就如他们的一日三餐,一天不干点啥浑身不得劲儿。
老人说她听不懂我俩说的普通话,但我俩却听得懂她说的土话。我们就用笑容互相回应着,这是最美的语言。
经过一座叫图泽的桥,很明显停在河岸边的那艘大船住着人。还有渔民住在船上?正想着,迎面过来一对老夫妻,男的坐在轮椅上,女的推着。话说他们就是船的主人,因为某种原因还生活在船上,虽然男人得了重病,但好在都有养老保险,生活不成问题。
回来经过车站北面的大桥。站在桥上看,DH中学已经被包围在高楼大厦中。城市建设的脚步真是越来越快,几天不见,桥东的空地上又竖起了高楼。
内心有点隐隐的不安,要是这样,或许不久以后,怕是再难见到大片的麦田和金色的麦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