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积小流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下午跟一位之前的同行讨论之前从事的电商,他说“现在越来越不好做,还是要靠老顾客的积累,没有长时间积,一下就想做起来比较难。”

是啊,现在的自媒体、网红经济都是靠慢慢积累粉丝,从而慢慢扩大影响力或者转化成经济效益,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生活中,也不能忽视对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的积累,因为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是积累起来的,成就亦是积累起来的。且不说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高远志向,单就我们日常工作而言,要想取得一点点成绩也是非从小处着眼,慢慢积累不可。

李尚龙在《你要么出局,要么出众》写到“我开始每天努力的写,就这样我写满了一个硬盘,写坏了几个键盘,写光了十多个笔记本,用完了几十桶笔。

后来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我写的东西,开始喜欢我对世界的看法,喜欢我笔下的故事,有人说我写东西有天赋,只有我清楚的知道,这背后经历了多少故事。”正是凭借他这漫长的艰苦积累,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写出这本促使人奋进的书籍。

现在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都讲究“快速”,忽略了积累的力量。但是快速往往似蜻蜓点水,达不到深度,浮于表面。

想想曾经的自己,觉得自己“很傻很天真”。大学时候平时不认真学习,到要考试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就来个“通宵突击”,还特想能拿好成绩,说白了,就想一蹴而就。然而突击也许能考过关,但是要想拿高分就很难。

现在的很多文章为了增加点击率,会设置很吸引人的标题,比如“让你21天变成画画高手”,21天真的就能变成画画高手吗?如果画画真可以这么快成为高手,那达芬奇为什么要画那么多鸡蛋?当然文章是先吸引你去看,再教你方法,按照他们的方法,要靠无数个21天的积累,才能慢慢进步,从而成为高手。

如写作,写作是个隐学,如果想“下笔如有神”,就必须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积累是一种毅力、一种能量,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必备条件。只有平时慢慢积累,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机遇来临时,牢牢抓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