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過『向生成中的未來學習』多年的重大發現是,學習趨勢研究能給與學習者安全的反思空間。當研究未來是從世界的大格局、大趨勢作為一個入手點,然後再討論到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以及環保的走向時,學員仿似坐在安全的看台檢視和重新發現這個世界,開始覺得天外有天,世界時事的各種互動原來是那麼微妙和有趣的時候,他們便會進一步思考:這些在大環境正在發生的事,將如何影響我置身的行業,以至我所置身的企業呢?然後他們也必然會問:這又與我何干呢?當他們開始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會將之視為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中進行反思。當人願意反思的時候,學習也比較容易出現。
人們經常覺得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離我們很遠,原因是因為「個人」就像旁邊的圖一樣,往往被一層又一層的社會架構所保護著,致令對外間的變化沒有切身的感覺。
但同樣在這幅圖中,不難明白例如國家元首在哥本哈根的全球氣候會議回來,承諾在 20XX 年之前排減多少温室氣體。這個承諾必然會影響國家發展的國策,無論是在民生及商業,以至在環保的政策上都要改變;這樣下來,力度便會施加在各行各業上,產業因而被制約或多加了一些新的作業規範。這些新規例的施加馬上便會影響到企業的營運費用及生產成本。由此往下,最終可能是在一年半載之後,個人才感受到種種的變化。但世界上所發生的事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遙遠的,想想美國的金融海嘯所觸發的連鎖反應,或想想在 2008 年國內推行的勞動法對港資企業的影響等。
未來研究除了能理解到社會正在受著甚麼大勢所推動之外,更重要的是發掘並未為人注意的隱藏趨勢(或我們稱之為「微趨勢 (micro-trends)」)。因為大家都會明白,當你看到一些競爭對手還未注意到的現象時,若能好好利用這些資訊,等同企業將會有很不一樣的優勢。
能夠認真地研究生成中的未來,對個人與組織都有不少好處。以下列舉的是一些我認為重要的好處:
1. 找到一條足夠長的陡坡
假如企業就是一個雪球,它最希望找到的,當然是一條足夠長的陡坡,讓『雪球』得以越滾越大。企業除了追求利潤的增長之外,還希望細水長流的。但經營企業所需要的不單是捉到某一個趨勢方向,便能期望永續經營。當然,能夠置身在一些火熱的行業固然是重要的,例如今天抓緊了綠色能源的商機,專門生產太陽能板的,在五年之內將不愁生意吧。但請相信我,很快你便會遇上討厭的競爭對手,他們可能比你更有資本,更有管理能力。所謂的競爭優勢很快便與其他人持平了。
企業需要建立的,是一組競爭優勢,即是要做對一系列的事情,形成一種競爭的堡壘,方可令競爭對手難以複製。要做對一系列對企業重要的事情,往往都與認清趨勢掛上關係。客戶的口味及他們的真正需要是甚麼?人才市場未來十年的供求會是怎樣?80 後與 90 後的上班族有甚麼本質性的差異?材料的技術在未來的突破空間有多少?空運市場的前景將如何影響快速運輸的費用?這又與企業的不斷壓縮供貨時間,可有更滿足客戶而換取更高的利潤空間嗎?當能夠考慮以上外間市場趨勢的種種變化,以及對社會脈胳的掌握,企業的高層主管們還要懂得將之組合成一組競爭優勢,使你的企業因為能同時考慮到數個大小趨勢的呈現,發展及落實一套具體的市場策略,從而能確保在一段時間之內遠遠拋離你的對手。
2. 企業發展的「防腐劑」
企業管理的定律是,人在同一位置年復一年的重複某種工作,思想很快便會變得僵化生硬。事實上,這情況在企業環境中是非常普遍的,因此長期下來,很多企業的做法會變得越來越因循守舊。企業,跟人的身體一種,是需要定期活化,以確保它的創意與動力。因此,將了解趨勢變成一種組織的定期修練,同時每兩至三年整個管理高層做一次「情景規劃(scenario planning)」,將可使企業團隊的心智模式保持一定的彈性與活力。
除了掌握發展趨勢之外,趨勢研究還能協助企業適時的調整策略。社會上重大事故的發生(例如金融海嘯後的營商環境),都會大幅地改變整個商業環境的地形。組織企業有沒有足夠的敏感度看到種種改變的先兆,端視乎組織企業內部有沒有建立解讀趨勢的能力。
3. 對外間變化的警覺性
「機會是會眷顧有準備的人(Chance flavors the prepared mind)」,願意紀律地執行「情景規劃」的企業,將會較競爭對手更有準備應付急劇變化的市場環境。企業能貫徹執行趨勢的掃描,肯定會讓企業內主管更具備一種變化的警覺性。
4. 找到未來社會甄切需求的職業
在個人層面上,了解社會未來的整體需求,並為未來作好學習的準備,是今天社會提及終生學習的目的之一。例如能夠洞悉中國的未來肯定需要大量人力資源以及有心理學背景的專業工作者,連同自己的志趣一併考慮,你便可以規劃一條漫長而穩當的職業生涯。貢獻自己社會的需要是人生得以滿足的原動力,在個人志趣不被犠牲的同時,與社會的大趨勢接軌確實可以使自己的需要與社會需要相配合。這對個人及社會都是一個雙贏的現象。
5. 保持心理健康
學習認識社會的種種發展趨勢,不致讓自己被周邊過度的資訊包圍而感到煩厭,一方面能有效降低現時社會普遍遇到的資訊恐慌,同時能對周遭變化保持關心、滿足好奇心,而且能讓學員對未來及改變抱持一種正面思考(positive thinking)的作用。個人若能理性地接受改變,便能保持一種健康的開放性。在企業內,開放、正面的員工在面對改變時,其慣性的防衛,以及對改變的阻力都會比較低。而且對於未來的變化有一定的準備,所以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所能承受的挫折度也是較高,也較容易反應過來。
6. 從投資上獲利
研究趨勢不同於指數預測。基本上它不求精確,但求選對方向。趨勢研究不可能讓你明天知道該應買哪一隻股票,股市升多少點。但若然你是像投資聖手股神畢菲特一樣,希望找尋「一條足夠多的斜坡」,那你很需要認知商業及社會上發展的趨勢了。在未來哪一個行業是黃金行業,當你確定趨勢發展的時候,便能在投資上站在不敗之地。這些都是投資者應有的基本功,不然的話那就會比較像投機多於投資了。
若然你像不少香港人一樣,工作之餘也投資在一些不需要親自經營的生意上,從而可以讓自己收取穩定的非工作收入。與投資股票房地產不同的是,在生意經營上所投入的資金都是不容易退場的。投資者總不會因為這個月生意下跌了一成便嚷著止蝕離場吧。而且,小生意的周轉資金通常都不會太多,容許犯錯的空間也是相對的小。由於這些小生意通常都不會有太完善的管理系統。因此,管理水平不高又希望能賺大錢的小生意,了解消費市場的趨勢發展便顯得太重要了。過去十年中國大陸的市場機遇,讓我們很清楚看到,順勢而行,那怕管理有多爛,都有機會賺個盆滿缽滿。
在香港這個百物騰貴的商業市場,需要的是更敏銳及更清晰的觸覺,才可以在較為成熟的市場中早著先機。這就是來自你如何解讀未來的能力。當你掌握著一種(或多種)未來的趨勢,並感到它的即將來臨,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籌備足夠的貨量與產能,迎接未來的市場需求。同時,因為你的競爭者沒有看到一些你所掌握的趨勢,你可以在市場上佔盡先機,又可趨吉避兇。
7. 關懷社會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毫無疑問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關心社會事務的,不是嗎?認知社會正在發生甚麼事,以及這些事件的發生到底與自己何干,都是我們每天都值得反思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能夠以更熟思的理性,以更正面的人生觀來共建這個社會,是每一個在社區生活的人所樂見的。持續追踪、思考以及反思社會種種趨勢的發展,都會自然地希望能更有效的參與社會的共建。因為有一句在未來研究中的名句是這樣說的: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一個你所樂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