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敢写文章,怕内容差,逻辑思维混乱,更怕丢人现眼。但是最近看了几首“诗”和听了几句“专家”的建议后我胆子大了不少,毕竟连基本文雅和常识都不知道的人都能进作协,当专家,那我自持有一分文气的人还有什么畏惧的呢?
8月26日,天气热得要命,但是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又出来讲“冷笑话”了。他建议农民在城里买房,开车去种地。哈哈哈哈哈哈。
这些专家简直是放罗圈弯弯P,为什么说“这些专家”,我给诸位一一列举:
清华教授许宪春:谈到低收入人群怎么提高收入,说“低收入者,可以把空闲的房子出租出去,增加自己的收入,可以把私家车开出去拉活,以增加收入。这是解决就业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经济学家林采宜:花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把钱花光,为国争光。
厦大教授赵燕菁:可以适当出台相关政策惩罚不生孩子的人。
经济学家倪鹏飞:房价过低不利于产业转型,不利于家庭奋斗,也不利于年轻人奋斗。
诸如此类的奇葩建议层出不穷,还有应该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因为00后身体素质好;还有什么每家每户都能拿出50万,中国家庭平均资产300万很正常;种地是暴利行业,农民睡觉的时候粮食都在生长。
简直是胡扯,就董潘所说农民住在城里开车去种地田,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笑死我了,他老人家怕是老糊涂了,他了解农民吗?现在的农民大多数但是老年人,他们还去城市接受新的信息,光手机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难得接受,还去受那个罪?再说他们住得习惯吗?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非得把农民搞得洋不洋土不土。
就算真的在城里买了房,那些鸡、鸭、驴关在哪里?关在专家的房子里吗?那清洁卫生怎么搞?公鸡早上打鸣打扰上班族怎么办?鸡鸭光吃饲料不吃虫吗?难道把牲畜装在车上,一同去地里种地?
我承认城里的某些公共设施是比农村好,就比如医院比较多,住在城里看病方便,但是农民不会天天生病,但是要天天种地吧?我为什么要为了捡看病近的便利而开车几十公里去种地,而不是开车去治病呢?
就算农民同意你的建议,又有几个农民买得起车,还真的以为种地是暴利行业,把种子撒在田里,他就自己长成玉米吧啊?连古人都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么现在的专家就张口就来了呢?是因为住在城里太久了吗?由此看来,在城里住久了也没有提高素养嘛!
其实那些专家也知道自己说的什么,但是他们为了钱或者权说违背良心的话,为了房地产事业,就鼓励年轻人买房,农民买房,管你买不买得起都必须买,你不买你就不听话,呵呵。
我的建议是以后在词典里加入“专家”这个词,并标注它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