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快到尾声,大人等待着寒冬末尾的年终奖赏,小孩子期待着年末几个有趣的中外节日。情侣们将每个有名有姓的节日都过成了情人节,而暗恋者们则终于找到向心仪的他或她问候或者邀约的机会。
冬至一向先于国外的洋节来到,也预示着寒冷的天气快要走到尽头。古话说,冬至一阳生。冬至这天过去以后,阳气开始慢慢回升,又要开始新一个循环。曾经更爱慕时髦的国外节日,但如今从小埋下的根也让年轻一辈懂得了文化传承,于是年轻人也逐渐将父母守护的习俗抗上自己肩头,也会教导自己的小孩子如何去度过传统节日。
记得学生时期,还未离家的时候,冬至总有些特别的味道。在我的家乡,冬至的早晨跟平时的不同,早餐会添上一碗姜汤打底的汤圆。吃了这碗暖烘烘的汤圆,父母就会在旁边笑着说又长了一岁。如果有兄弟姐妹,几个小孩子还会打打闹闹地争吵谁多吃了一颗就可以长多了一岁,期望着能比哥哥姐姐快些长大。那时候从未想过,倒是很少见到父母带着笑脸吃这碗汤圆,大概父母已经不想再快点增加岁数了,就像今天的我们一样。
因为冬至并不在寒假期间,又不属于国家法定假日,所以吃完早餐照例还是迎着寒风去上学。但因为是大家都要过的节日,平时略显平淡的教室也增添了一份温情。同学见面打招呼都会加上“冬节快乐”或者“吃汤圆了没”。班里一般总有十来个住宿的学生,他们家里离学校一般都有1个小时的车程,所以不像走读的学生那么幸运能吃到及时的汤圆。但是印象中总是有好朋友或者贴心的老师带过来几份汤圆,让他们在离家在外的时候也能够享受到同样的节日传统。到了上课的时间,亲和的老师总是记得在课前问候大家节日快乐来作为开始,于是氛围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通常这天最后一节课的老师是不会拖堂的,学生眼巴巴地望着窗外的人群,早就听不进去任何知识,一心想着回家吃特殊的节日晚餐了。拖堂既显得太没人情味,又不会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于是老师大手一挥,下课,学生们自然是拎起书包,汇入人群中,奔向自己家的方向。
回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饭菜早已准备好了。既然是冬至,照例会比往常丰富点,爸爸可能会亮出绝活,做一两道拿手好菜。不过更常见的情况是,冬至这天的晚餐会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热烘烘的锅不断翻腾着肉、丸子和青菜,更能够起到御寒的作用,来度过一年中的最冷一天。在我的家乡,冬至当天照例是要吃冬节鸽。虽然小镇位于中国的南方,但是冬节鸽跟北方的饺子相差无几,可能个头还要稍微再大点。有些父母还会自己包冬节鸽,当然近几年大部分是直接在菜市场买包好了甚至是蒸好了的冬节鸽了。吃上一个热腾腾的冬节鸽后,才算是把冬至的仪式完成了。
而冬至就这样算过去了。离家多年,每次换了一个城市,总是入乡随俗,吃着各式各样的饺子或者汤圆,也算是应节了。自问很容易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但是印象里的过节传统总是会在节日到来之际提醒着我,每时每刻我原本应该做些什么。现在的我很难再吃到增加岁数的汤圆和大个头的冬节鸽了,但是岁月推着我往前,从没有因为我少吃的汤圆而让我一直停留在十八岁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