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绘本之美》
作者介绍:
刘绪源,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主要学术兴趣在儿童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及中国思想史。已出版著作二十余种。
内容及感受: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辑,上辑是从作者历年所写的图画书导读中选出来的三十三篇,下辑是三篇关于绘本和儿童阅读的论文。
按作者在文中所说,这些书是由书稿编辑送给他约写的,“所写的并不是代表我心目中最重要最优秀的书”“并不是我最想写的书”“避免了大家谈来谈去老谈那一堆相似的书”。难怪我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介绍的绘本有别于其他的一些书单,其中很多书都是不怎么眼熟的,并不是一般获奖榜单上常见的书目。倒是这些绘本的创作者,基本上都是比较有名的。
虽然这些书并不一定是获奖榜单上常见的书,但是通过刘绪源先生的特别介绍,会让人忍不住想书中介绍的所有绘本都买回来一读为乐。
除了常见的绘本内容、主题和作者介绍外,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刘绪源先生常常会从审美的角度来切入鉴赏绘本,并且会关注绘本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因此,在了解一本本绘本具体内容的同时,阅读者也可以了解到婴幼儿时期的儿童心理发展是怎样的,了解到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挑选适合他们认知发展的绘本。
金句摘抄:
1、关于《活了100万次的猫》的评述:
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内涵的无限丰富和极为深刻;而同时,它的叙述又是,儿童化的,故事是极清浅的。这种“极清浅而极深刻”,正是“顶级”图画书所应有的追求。
她(作者)不掩饰生活,要把生活的真谛从画面中揭示的出来,她不能只写一个甜腻平淡的故事,她必然要深挖。而从另几本图画书中也可看出,她确有一种充满哲思的创作习惯,抓住一个题材,总爱往人们意想不到的深处退诺,推到极致,峰回路转,又让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生活,于是就会悟出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来。
……她几乎无时不在思考,所以她的作品……都能从简单的故事中引出,不简单的哲理,都能给人以复杂的感受,在审美中拌入了哲思。
2、《试为中国原创图画书把脉》
……二到四岁的儿童,正处于想象力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他们更需要,所以童话是他们的首选。
……
英国心理学家蔼理斯指出:因为儿童需要想象时读不到童话,这方面精神的生长将永久停顿;二,因为需要儿童在读不到童话时,会自己创造童话,但大抵造得很坏;三随着少年的成长,必将反对儿时的故事,所以荒唐的童话无害。
……
创作或组织创作童话类的,想象性的,更为新奇,更为有趣的图画书,这会不会恰恰是我们中国儿童文学或文化艺术工作者们的短项,或者说是发展中的瓶颈呢?正如创作写实的图画书,很可能是,我们的长项一样
3、《“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与文学》
运算意味着逻辑能力,所以这段时间儿童的心理特点,大多与逻辑思维能力还没真正形成有关。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像大人一样,用理性和逻辑的方式来思考和记忆,如大人硬要用这种方式向他们灌输一些道理、知识、理论,强迫他们记忆,他们将很难适应他们。这时所读的书,今后也大都要忘却。这段时间,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想象,是让他们的想象力自由的愉快的,疯狂的生长
……
儿童的身心发展和阅读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需要的东西如不及时给予,这就像剥夺了他们的衣食和生长的权利一样,必将影响他们以后的精神发展,而且过了这个时候往往就很难弥补了。周作人毕生提倡的“儿童本位论”,也是这个意思,即儿童文学须以不同年龄的儿童需要为本位,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精神食粮。
……
关于想象:
想象的第一要义其实就是挪移,而挪移的实质就是类比。
想象的第二要义形象演绎,这演绎的实质就是猜测。
想象的第三个要义是全情投入,想象不同于思考,这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它过去就被称为有情思维,它是不能脱离情感活动的。全情投入是一种审美想象,情感是弥漫性的,会由审美对象弥散到生存环境和自己的存在,并有深刻的穿透力最后再说想象的第四个要义,那就是自我中心六七岁以前的儿童,他们所有的思维都用一种近乎审美的方式,他们以浑然一体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的直观印象似得把握一切,不做抽象的概念性思考,对万事万物注入自己的情感,这是情感的阶段,也是形象思维的阶段。,这些作品可以有有意味而没有意思,却不能有意思,却没有想象余地,没有想象的乐趣,在这里意味是指审美的乐趣,也就是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与充实的美感这时候的孩子就是一个玩的年龄,他们需要在游戏或游戏性的审美中发展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人的精神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