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澜young
再次见到小艳是暑假,离我们硕士毕业6年。
此时她,32岁,美国top20高校博士生。依旧短发,依旧不爱穿裙子,依旧笑起来就消失了眼睛。
6年的时光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任何印记。她看起来还像刚上大学的样子。
我问她,什么时候去的美国,什么时候毕业?
她说四年前,应该还有一两年博士毕业。随即一脸平静的调侃说,从中国农村走到了美国大农村,因为美国只是比她老家干净整洁点大点人少点的农村。博士也真不好读,这四年真是又苦又累又孤单,为了省机票钱,这只是她第二次回国。不过她倒是有很多好玩的经历和见识,她这英文也是突飞猛进了,连她自己都感觉到质的飞跃。
想当年,学校一帮人考托福,杀G, 都要去美帝读博,有些人拿到offer,但是几乎没有人全奖去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小艳也是这一帮人中的一个。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她首要条件是全奖,而大家又觉得她有点心高气傲,选的全是top学校,完全没有申请垫底的学校。
那一年,一些同学,在家里资助下去了top的学校,还有一些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给全奖或半奖的一般学校。有更多的同学,没有拿到 offer,从留学队伍里退出来:或找工作,或在国内读博,或消失不知所踪。
小艳算是消失不知所踪的那一类。毕业后我就工作了,没有她的任何音讯。
出于好奇,我问她去美国前几年都干嘛去了?
她如实告诉我,当年她收到的全是拒信。在一遍一遍埋怨完糟糕的本科学校,贫穷的现实,在挫败感后。她开始分析了被拒的原因,除了推荐信,自荐信乏善可陈。英语是一个硬伤,她几乎花光积蓄刷了几次托福和GRE,也只是刚刚符合学校的最低要求,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所有的学校都是在第一轮被刷下来啦。
所以毕业第一年,她没有找正式的工作,而是一边打临工养活自己,一边狂补英语,边分析上次申请成败各种原因,逛留学论坛,准备第二次申请。她说她把所有打工挣来的钱都用在学习英语和留学申请上了。她觉得自己很努力了,可是第二次的结果也很让人失望。
她说那时候的自己无力感爆棚,又抑郁又迷茫,压力很大。而父母还指望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自己给家里拿钱。她觉得自己的了抑郁症。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去了趟西藏。她说看着那些去大昭寺朝圣的藏民一步一小拜,三步一大拜的虔诚,一路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她被震撼到了。那抵达大昭寺的虔诚跪拜,让她泪流满面。
她说:“去美帝名校读书是我的一个梦想,也算是我的一种信仰。我想想其实我的朝圣之路,和他们相比,太缺乏坚持和虔诚了。如果只是失败了两次就放弃,那也算不梦想,算不得坚持!“
于是她决定回去再战一年!
只是这一次她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她用仅有的钱买了去新西兰的单程机票,在新西兰边打工,边体验生活边申请。因为她知道这绝对是自荐信上最真实有力的故事,而且在野外作业经验也绝对能给她的申请的专业(环境类专业)加分不少,而且她也想实地练习英语。综合各种因素,新西兰成了她的目的地。
她说她在新西兰农场当过摘猕猴桃工,割芦笋工等等,这些对她一个农村娃都是熟练工种,只是晒得漆黑。在咖啡馆打过零工,见识过各种有意思的人,学会了各式咖啡的新鲜名词。
她说她一有空就去和各种美国老师套磁,把她的经历加到自己的自荐信,继续她的申请之路。
那一年,她28岁,终于在新西兰某个大农场里,得知拿到了美国一个很不错的高校的全奖offer。
我感叹她勇气可加,28岁时一无所有,还敢独自赴美读博!
她倒是很坦然说自己一点也不后悔,因为那是她想坚持的梦想。虽然求学这条路,她比别人走得曲折费时很多,虽然晚了几年,可是最后她这么多年一直心心念念的美国留学梦也实现了啊。而且她拿的是全奖,除了在美国的开销,还能省下不少钱寄给家里。从一个农村姑娘走到现在,她很满足。
是呀,条件比别人差,没有背景,没有钱,没有上什么好大学,靠坚持努力来弥补,总能慢慢追上来的!不放弃努力,那些真心想要的梦想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那些如今实现了梦想的人,当年不是没有迷茫,不是没有挣扎痛苦,只是他们在反复的迷茫挣扎痛苦之后,选择了坚持下来。
那挣扎痛苦,纠结迷茫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再坚持一下下,梦想就更进一步了。
愿你我皆生洪荒之力,不负时光,成为那个闯过黑暗,见到黎明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