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身的状态影响着父母对孩子的看法,从而影响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连接。这两天我对这一点的感受颇为深刻。
2019年的初始,我的状态莫名其妙的变得有些慵懒。看书、学习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往往书摆在那里,思绪已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了?或者即使什么事也没有,也不想拿起手机来听课。每天看着自己有时间的时候荒度光阴,一天要过去的时候又开始烦躁,觉得好些该干的事都没有干。于是心理慢慢涌出很多自责和无力感。觉得莫名的空虚。这个时候我再看儿子,怎么看怎么怀疑他每晚的熬夜会不会和我一样,前面不抓紧时间,到最后不得不完成任务的时候又开始熬夜。我把我身体里的感觉全部投射给了儿子。这时我对他说的话只能是:“儿子,你确定你一直在学习吗?”“儿子,你怎么又拿起手机在看?”“儿子,你就不能抓紧点时间吗?怎么总熬夜?”我已经看不见儿子做的其他事情了,我的眼光只盯在我自以为的事情上。这样和儿子的交互可想而知会走到哪个方向去,不欢而散是常态。
后来经过我自己努力的调整,我慢慢找回了自己积极的状态。开始忙碌起来,听课、写感想、准备讲座、整理和儿子之间做的好的亲子关系例子………这样忙碌的感觉让我又找回了自信、充实的感觉。于是我看儿子,发现他开始制作一周的计划表格,并每日在表格上打勾,用来标记自己完成的事情。他用这样的方式在解决我前两天给他提出“好多事情没有落实”问题。我看到他给每一项任务打勾的时候,不由的赞叹道:“儿子,你的表现令我刮目相看。”如果是前一阵,我相信我脱口而出的没准是:“哟,儿子,你可不能只装装样子,要坚持下去才有用。”这一刻,我猛然觉察,不过是自己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外显而已。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把自己放在第一位,me first,调整好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们才有能力去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