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相谈甚欢。
谈及生涯规划,他有些小郁闷。
我说,人在低估时谈生涯规划正好。天时地利时间空间都对。
就像今天人们正在面对普遍艰难的困境。
行动的限制加上担心被感染的风险,让多少商业项目、让多少家庭个人面对从未面对过的担忧和不方便。
仔细想想疫情之初我们自己带上口罩的感受:
当发现不能自由呼吸、就餐、聚会的时候,很多欲求的事物离自己远了,可以看得更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口罩捂住口鼻让人发闷、恍惚自己也可能被感染、担心家人健康……,触景生情、身临其境。然后对人生、对关系、对环境的思考才真正开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也像被放在不确定性的颠勺里被复盘和反思。
我们努力认知和了解新冠肺炎的感染途径、做好个人和环境的卫生、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甚至决定或者发现自己本能地在受苦时不是只想到自己……,在为眼前的灾难自哀的同时也在想:难道给人启发的这个低谷境遇完全没有价值吗?
多少人做事为难在才华已备,资金和流量不足。可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这是多少创业者都跳不出这样的情绪困境。真正的做事应该是那句:开悟之前,挑水劈柴,开悟之后,挑水劈柴。
在和同事分享“吞青蛙”的时间课程时,我格外感慨。这两年这个内容的书籍被豆瓣和各种读书会热捧,回想到在2004年读到它的时候,远远没有想到它可以给这么多人带来时间管理的改变。更没有想到要跨越十几年这本书才能被重视。那个年代,鲜少有人把它视为方法论,而是被视为成功学中的一个小册子。更很少有家长用它来帮助孩子去建立长期主义。时代没有到那个点上,人们很难普遍地理解和贯彻它。就像一个人,没到一定年龄、没有遇到特定的事情,没有时间空间人和的交错,很难明白一些道理一样。
战疫,对于一个假忙、低效、散漫的群体和个人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一个学习。重新分工合作、重新审视规则秩序、尊重关系里的边界,甚至让每个灰心、冷漠的人知道,他们也是世间被爱着的人,也是被这世界期待可以主动作为的人。当每个国人可以身体力行的正念自动自发地启动的时候,甚至是政府倡导也做不到一盘棋的事。
就像《京华烟云》 姚老先生离开时以谜语做预言:日本能不能打, 只问曼娘怎么想。
曼娘是同龄人中对战争最“无知”、“无力”、“无关”的形象。可是当她说不得不打的时候,人们回味起姚老先生留下的话。木兰解读道: 现在但愿我能问问我父亲。但是他常说,人的运气和个性息息相关。人若有福气,一缸清水变白银;若没福气,一缸白银变清水。人必须享有福的个性。日本人没有统治中国的个性,所以也没有统治中国的福气。即使把中国送给日本,他们也没有福气消受。”
如果可以简短地概况这段话的意思,我想藏福纳吉四个字就够了,这大概是中国人的底蕴吧。难为林先生掰饽饽说馅儿地娓娓道来。
疫情、水患、接踵而后的次生灾害让这个已经入伏的夏日更是水深火热。可没有这个时刻,如何觉悟前非?如何灭苦前先破执?如何以静化躁?如何解脱发展中的陈规陋习、短视和烦扰?如何看到那些民生和发展潜力的问题?
便是审视自己的目标,也发现了一些改变。如果说以前做事是为了赚钱,而今我更希望要做的事情,可以为这个世界注入一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