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三国总是喜欢看关羽张飞赵云的神勇,喜欢看诸葛亮各种算无遗策。每次看到曹操司马懿总是巴不得他们快死,怎么这么碍事。后来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为了报仇打了那场夷陵之战,最后蜀国大败,五虎将陨落从此一蹶不振了。
后来长大了,知道三国演义里很多东西都是文学手法,和史实相差甚远。其实三国里最可恶的哪里是什么汉贼曹操,而是这个刘备,以及后来的孙权。
我们先抛开三国这九十多年的分裂状态,且看后来司马氏篡了曹氏,建立晋朝以后的所作所为,士大夫的风气变得何等奢侈糜烂,对外族的震慑力,军队的战斗力,民间的生产生活等等……居庙堂者哪个还管的家国社稷?后来的八王之乱直接导致匈奴部崛起,刘聪更是把长安给攻破,把这群没用的司马氏皇族大臣尽数被掳去残杀。后来整个北中国都是少数民族在相互攻伐,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也就是十六国时期,在南方则是东晋政权。北方的汉人几乎被屠灭殆尽,最惨的是女人,白天被像牲口一样驱赶,到了晚上就被贱淫,而且缺粮食的时候就成了口粮。这不是危言耸听,当时在北方有大量的汉族女性被杀,整个汉族人口已剩下一两千万,到了亡族灭种的危机。
所以,谁要为这些负责?
我们假象一下,假使曹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全国,那他能建立一个新的正统吗?(西晋就是没来得及建立一个正统的地位)答案是肯定的。以曹操的雄才伟略,加上一干得力的谋士,恢复生产与民休息是必然的,而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其实力肯定是相当强大的,至少不会引来外族觊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操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国家得以早点统一,会给司马氏有机可乘吗?会有后来的少数民族崛起和十六国乃至汉人的亡国灭种吗?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也许没有司马氏的腐朽,曹氏后来的子孙也不一定多么英明神武。不过有一样是肯定的,曹氏绝不会发生司马氏的八王之乱,因为曹魏对兄弟子侄还是很提防的。因此曹氏至少不会内耗,从而在对外战争中亡国。
因此如果曹魏及早统一的话,后面的事情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会发生。那我们就来看看阻碍国家统一的元凶巨恶,这就要说到三国里的那场决定格局的战争-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九月,刘琮领荆州投降,曹操轻易取得荆州。可能是荆州取的太容易了,战果太丰厚了,于是曹操顺江东下想顺便把江东拿了。这个不正是曹操后来自己说的得陇望蜀吗?难怪他后来不听司马懿的去打西川,很可能就是因为赤壁之战的教训,贪得无厌,结果空欢喜一场。当然曹操打江东的确有资本,毕竟在他眼里孙权和刘琮没什么区别,小屁孩一个,大军一到没准就吓尿了裤子举旗投降了。而且在这之前孙权也没什么名望,谁都不知道这个26岁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赫赫有名的吴大帝。
那我们来看看江东各个阶层的态度。张昭是极力主张投降的,说的也都是实情:就算曹操是虎狼,可人家代表的是政府,名正言顺。何况我们打不过人家。鲁肃说的就很煽情了:我是可以投降的,大不了再去曹操那当个小官,最不济回家种地。孙将军你投降了要去哪呢?言外之意就是你只有死路一条。周瑜也说曹操是汉贼,主张一决胜负,于是孙权拍板,那就打吧!
我们先站在上帝视角看看曹操和孙权的关系。要是孙权投降,曹操会杀他吗?肯定不会。刘璋张鲁这些人还活着呢,曹操不但不会杀孙权,反而会对他很好很好,给其他人树立一个标杆:看看投降我多好~所以鲁肃的看法不值一驳。我们且看张鲁的结局就可以知道孙权投降之后会是如何。至于周瑜所说曹操托名汉相实则汉贼这种话,那就更不足论了。我们看曹操的《述志令》,里面说的话都是实在话,比周瑜这种没缘由扣的大帽子要让人信服的多。起码曹操最后都没称帝,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诸公可能会笑我:刘备称帝是为了延续国祚。那假如赤壁之战曹操方面全军覆灭,刘备又攻灭了孙权迎取献帝,他真的会听献帝的号令吗?当然不会。孙曹刘三方无论最后剩下谁,献帝都只是个傀儡,进而被废。
我们站在曹操的视角看,他在起初对献帝非常之好,也的确是想要做一个名臣的。至于后来功劳太大进而有一些膨胀的欲望,那也是形势使然,甚至有的时候是迫不得已的,就像后来的赵匡胤。而且权利这么大都没有篡位的,此前除了周公也就是曹操了(王莽的例子就在前面)。而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的时候说的那句话:鲁子敬早就知道有这一天,他可以说是非常能看清大势之人了。这和他在赤壁之战前夕的那句“我和老贼誓不两立”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汉贼到底是谁?孙权到底是在和窃国大盗殊死抵抗还是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地盘,将来趁势而自立,这就无需我多言了。
而刘备此人,实在是个乱臣贼子。曹操用他,起初他也是可以在曹氏手下做一个干将,用一个汉室宗亲正可以向天下所有归心汉朝的文人表明曹操自己一个忠于汉朝的立场(诸如曹操手下的荀彧就是一个忠心汉室的人),而且天下未定,若是杀了或者囚禁,就会给其他割据势力一个不好的影响,那就不会有后来刘琮和张鲁的不战而胜了。何况刘备是落魄英雄,曹操料定他不敢有异心。可不曾想刘备偏是一个极有领导欲望的人,不会屈居人下,最后竟趁着讨伐袁术带着一只军队就和曹操决裂了。
所谓衣带诏就是刘备打着汉献帝的幌子,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背叛曹操。要知道当时曹操代表的可是中央政府,而其他势力理论上是割据的诸侯。这个噱头出来之后,各地的诸侯也就心照不宣的打着这个幌子明目张胆的对抗朝廷的旨意,做自己的土皇帝了。
有人可能要说,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去做一番自己的事业有何不可?那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叛乱时又何尝不是有自己的抱负?只不过后人会把前者叫抱负,而后者叫做野心。
刘备当初出逃之时也许真的是看到了将来曹氏必将取代汉室,而自己是汉室宗亲,将来一旦事变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号召天下人士拥护自己。而且当时曹操的敌人还多着呢,北方的袁绍就是曹操的一个劲敌,因此无暇估计自己,现在正好可以好好的积蓄力量。因此权衡之后才会放弃一个曹操手下大元的位置,跑出去自己当主公。就好比手里有很多资源的销售总监辞职单干是一样的。
若是没有刘备,也许赤壁之战曹操和孙权两方作战胜的依然是孙权,但是后面的局势很可能会不一样。首先关于西川刘璋,到底是被孙权还是曹操攻灭,我觉得很可能是曹操。周瑜本来是想去打西川的,无奈路上却病死了。这说明江东是有实力打西川的,然而打下来能不能守住就是个问题。魏国和吴国的疆域基本相差不大,但是无论是人口军力粮食财富,魏国都远强于吴国,因此曹操绝不会眼看孙权统一南中国,孙权也不会做齐国灭宋国那种事情,估计最多也就是打下几个城见好就收。
所以若是西川也纳入魏国版图,那江东也就是早晚的事情。而一百年后也就不会出现五胡乱华那种事情了。
当然最为一个有理想的个体,刘备孙权的做法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是在追求自己希望的。我也不是纯粹为了批判他们。我只是希望大家明白,在这段历史里,谁是国之柱石,谁又是乱臣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