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秦朝统一之后,尤其是文翁化蜀之后,古蜀的文化发展逐渐摆脱原始、蒙昧,与中原文化融为一体。于是在古蜀的历史上,开始涌现出大批的文化大家,而司马相如当属是古蜀历史上第一位文学家。司马相如出生和生活在鼎盛的西汉,极富才气,相传以一曲《凤求凰》俘获了“白富美”卓文君的芳心,让卓文君甘愿过苦难生活也要与之相随。数百年过后,生活在四川的李白,不免会受到司马相如的影响,既以司马相如作为自身发展的引导,也以司马相如作为自身发展的比对。(连载更新李白的川蜀、侠客、游历、政治等生活,多角度立体解读李白,欢迎关注账号)
司马相如出生于西汉,字长卿,生卒年约为公元前约前179年到公元前118年,他是地地道道的四川成都人,被冠以“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辞赋方面,如《美人赋》、《天子游猎赋》、《子虚赋》、《鱼葅赋》、《梨赋》等等,还有大量作品在历史长河中已经散佚。后来同是成都人的扬雄,其作为西汉接近末期的辞赋家、思想家,赞誉司马相如“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当然,在普通的民众当中,司马相如流传最广的当属他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精音律、擅抚琴,以一曲《凤求凰》俘获了卓文君的芳心,两人的出身和阶层虽然差异甚大,但卓文君依然跟随司马相如私奔,过了很长时间的苦难生活。李白在他自己所处的时代看司马相如,就好像今天的我们看李白一样,充满了才情和传奇,这必然会让自视甚高的李白对司马相如产生一种亦师、亦敌的态度,但从本质上来讲,李白是仰慕司马相如的,这一点可以确定。
李白曾经在自己的诗词和散文等作品当中,多次的提到了司马相如,若不是心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人,怎何以时时记念起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李白非常自豪地将司马相如称为“老乡”,“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作为“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的天才少年,李白从很小开始就受到了司马相如的影响和激励,在《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中,李白开篇即提“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司马相如的倾慕之心。但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个天生傲气的人,即使是再仰慕司马相如,李白都必然不肯居于司马相如之下,因此他称为自己“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李白将司马相如看得很高“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但自己的傲气更是凌云,既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又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归根结底,李白在我们普通后人中,当是超越了司马相如。但李白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也应当离不开司马相如的影响。或是在那些无人知晓、无人问津的夜里,李白曾与其数百年前的“老乡”展开超越时空的对话,从前人的思想、才智中,去寻求心理上的安慰与归属,获得前行的引导和动力,与我们今人读李白一样。
(对文章喜欢或有意见欢迎留言,持续输出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内容,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