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09天
原文阅读: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讲解:
伯牛病势严重,孔子去探望他,隔着窗户抓着他的手说:没法子呀,命不济呀!这么好的人怎么得了这种病啊!这么好的人怎么得了这种病啊!
启发思考:
伯牛就是孔子的弟子冉耕,字子牛。他在家里排行老大,按照伯仲叔季的排法,又被称为“伯牛”。在书院之前的学习中,国民兄曾几次对冉耕做过介绍。孔子对他很器重,自己当鲁国大司寇的时候,冉耕也曾做过中都宰的官职。
汉儒考证,冉耕得的是“疠”,就是麻风病,当时是不治之症,它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也有其他猜测,也许是疑难杂症,也许是寻常的病。
关于为什么孔子要隔着窗子拉冉耕的手,是害怕传染,还是不忍见其容,或为之把脉定生死,也有各种猜测。有一种说法是,按照古礼,病人住北窗下,如果遇国君探视,则移至南窗,使君面南而视。孔子不愿承受此礼,故不进门而由窗口执手诀别。
孔子活了73岁,在当时算很长寿了,自然免不了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孔子探病时隔着窗户握着伯牛的手,对于弟子的不幸染疾,英年早逝,他很动感情,痛心疾首,无比难过,几乎要声泪俱下,连连大声感叹。
孔子哀叹冉耕的命苦,悲愤为何好人没有好命。孔子遇到痛心却无奈的情况,也会感叹命运:这样好的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绝症!
不知道冉耕听了孔子的话,心里是什么滋味。想来,老师能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来看他,想必已是很大的慰藉。不过,从这句话里,我们能体会到孔子感叹命运的无常,更能体会得到孔子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