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喜欢用自己的三观衡量身边的人和事物,符合自己的就是可亲近的,不符合自己的偶尔还要疏远和厌恶。其实这就是我们的人性,放任不管只会让我们在“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盲目抵触又非常容易让人走入极端!左右为难,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回望这人类文明几千年,有很多研究人性与自然所得的文化瑰宝,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佛学(请自行忽略统治阶级创造的佛经)与道家文化(请自行忽略统治阶级创造的道教文化)。真正的佛学与道家传承皆乃先人参悟天道所得,其中深意也必然是值得并且适合我们这些俗人去学习借鉴的的。高二那年就听过六祖惠能大师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时到今日又想细心品味一下,然后就得到了“三杯鸡汤”一空杯、谦卑、茶杯!
空杯:我们说学习新的知识要有空杯的心态,才能更加全面体系的掌握这一门学问。与人相处或者是了解熟悉其他事物,也需要这个过程,我们不要盲目的给人和事物贴上各种标签,只从第一印象与言行举止中了解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事物,而是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前所未见的新事物去看待他。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系统的去了解陌生的人和事物!
谦卑:自以为是的人总是很难让人放下防备,更多的只会带来反感与抵触。所以想要真正的去用空杯的心态了解别人,开始往往都是需要谦卑一点,让人对你产生好感与信任。人与人之间深交,只有建立好感与信任以后,才会将自己的优点与性格表现出来,至于缺点什么之类的,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显现出来。没有空杯作为前提,谦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具罢了。
茶杯:茶杯和人一样,它也有适合自己与不适合自己的茶叶,但是不适合自己的茶叶,茶杯也可以沏杯茶,关键沏出来的味道还很难分辨。而我们人就不一样的,遇到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待遇往往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了,经常是言行举止中都带着点疏远。这里茶杯我想表达的是一种境界,空杯是了解人和事物前提,而谦卑是了解人和事物的方法,最后通过不断的磨炼自己,达到像茶杯一样喜怒不形于色,虽然在相处中会有些许不同,但是需要有心人用心去体会才能分出“味道”中的细小差别。达到这种境界以后才能算刚刚配得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年轻人需要更加谦卑,成熟的人需要更像茶杯,而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有一套空杯!
可能有人不认可我的观点,但是这世界没那么多“圣母”,我们都是被人性所束缚的人,更多的都是利己主义者,不要去人前装着伟光正,背地里委屈吃瘪。人性道德的极致就是标榜世间罕有的佛陀、几百年不出一位的道家真人,而绑架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我们虽然做不了圣人、至人、真人,但是卖卖力做个差不多贤人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