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档访谈综艺节目,主持人张艾嘉与黄永玉先生的谈话。
其中黄老先生有谈到的在留学时看到达芬奇所画的一副人物素描,他就深深地被画中女主睫毛下的阴影感感动和触动了,他形容到这一细节如一道阳光照射进自己的内心。这是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和互为欣赏。
这是对生活感知的敏感,这也是我们常人与大师级艺术家之间的差距。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对我们毫无感知的生活有着不可相比的敏感,可能是极度的悲观,也可能是极度的乐观,所有的小细节通过他们的感官和各个器官,传递到他们的大脑和心灵,再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传达出来。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作品会让更多的人以间接的方式感知他们的内心和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他们就像打开这个世界大门的先驱和放大镜,引导和告知我们这些普通的凡人去认识和挖掘这个世间的真实的模样。正如我们需要读书,赏画,听音乐,我们这是通过这一个个作品站在这些艺术家的视角看世界,扩大自己的视野。当然要做到大师级别也非常不容易,他们需要敏感的触觉,细腻的心思和精湛的技术才能把所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突然想起之前自己对语言和艺术作品的一些想法,这里的语言并非指某个国家的语言,而是我们日常所表述的一些话术。
语言本无错,人心本无意,但是一旦要说话表达,我们往往就会词不达意,以致造成各种误会和误解。毕竟我们都不是大作家大文豪呀,怎么能要求每个人都能精确无误地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呢?
相比而言,在绘画和音乐上就不一样,在他们的世界不需要措辞,不需要语气,不需要抠字眼,艺术的表达显得更加直接明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性格的人,他们可以通过色彩,音符,节奏等尽情地表达自己,而懂得其中意思的人也自然而然地收到所表达的东西,没有过多的掩饰和隐瞒,在艺术面前,我们都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
这大概就是艺术最大的魅力,也是为什么艺术家总是内心孤独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