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决定了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这4种家庭,最容易培育出不幸的孩子!请爸妈们赶紧看看,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
一、经常争吵的家庭
孩子们的内心是最单纯的,生活在父母争吵不断的家庭,不仅对孩子的内心是极大的重创,也会深深影响到他们将来与异性的相处,严重的,会把这可怕的阴影带到自己的家庭当中。
有一位好朋友,她说,自己每年的生日都会许同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早点离婚。她说,从她记事起,家里几乎没有一天不是剑拔弩张的。甚至因为垃圾桶里的垃圾没有倒,都能成为父母掀桌大吵的理由。
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身上也渐渐有了父母歇斯底里的影子。记得她说有一次和男朋友在饭馆吃饭,就因为点菜意见不合,她差点没控制住摔了盘子。
请所有的家长们,别再在孩子们的面前争吵。别因为你们的一时意气冲动,让孩子们战战兢兢过完剩余的人生。
二、过分严厉的家庭
前段时间,董卿谈论原生家庭的一段采访,上了热搜。
董卿提起父亲的时候说,他的严厉和苛刻,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
他对年少的董卿极为苛刻,甚至不允许她照镜子,不让买新衣服,除了学习之外,不允许有任何的文体活动。
董卿小时候甚至觉得在家吃饭,都是一种折磨,每次只要一听到父亲出差,就开心得手舞足蹈。
从高一到高三,每个寒暑假董卿都必须要自己打工挣钱,去宾馆做清洁工,一天一块钱。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董卿的父亲凭借自己一己之力考上了复旦大学,改变了渔家子弟的命运,因此,在他的观念里,人必须要吃苦,才能成功。“如果没过过苦日子,你以后就不会有好日子。”
这样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影响了董卿的性格。她说自己常常会觉得自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会常常否定自己。
我们教育孩子可以严格,但是不能严厉,太过极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把孩子的心理、性格、习惯推向另一个极端。
三、父母缺位的家庭
去年引起全国上下轩然大波的“12岁男孩弑母案”,其中呈现的家庭环境,就是父母缺位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孩子吴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老人对孙子极尽溺爱之能事,哪怕偷家里的钱去打游戏,也不会多说什么。
直到吴某12岁的时候,吴某的妈妈才决定回家照顾孩子,可想而知,刚刚进入叛逆期的孩子,和几乎没有陪伴成长的母亲之间,该有多么多的矛盾和冲突?以至于后来悲剧发生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妈妈看到儿子在抽烟,非常生气,就用皮带抽打儿子,没想到儿子转身去厨房拿出了菜刀......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你的陪伴在他长大的过程中缺了席,就很难再找回了。
四、控制欲强的家庭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无异于以爱之名,扼杀了孩子的将来的幸福。
长大之后,他们往往会走向两种极端。
要么就是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只会逆来顺受,唯唯诺诺,不懂得自己独立思考,也丝毫没有主见。
要么就是极端反叛,父母不管说什么,都对着干,为了否定而否定,这样的孩子,又怎么指望他能和父母和睦相处?
最好的教育,是学会适度放手。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是为了让他们充分感知生命的千奇百味,而不是把他们变成自己任意捏造的玩偶。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但人生却是他们自己的。”
愿与大家共勉之。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果喜欢可以点赞分享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