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编制?百度解释为: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部门拨款。什么是编外?百度解释为:临时工作人员,不仅难以实现"同工同酬",在社会保障、向上发展等方面也难以享受到平等待遇。如何造成编制内外的,总而言之,编制的规划与实际体制工作运行需要相差甚远。
如何看待“英雄不问编外”这段话,其本意是你如果能达到英雄级别,就不用在乎编制问题,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混得好。再说直白一点,编制很重要、特别重要、非常重要,福利待遇好且社会地位高,只有极少数普通人能当上英雄,不包括你我一类的泯然众生。这段话,仿佛是一种可笑的说辞。
说到无编制工作人员?群众接触最多的,便是辅警(还包括城管、综治等)了吧,路边有、社区有、办事大厅有,充满生活处处。全国正式编制警察已超过350万+,没有正式的文件公布辅警人数,即便是1比1.5,辅警也应该有500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根据公安部公布数据,仅2020年,我国牺牲辅警165人,因公负伤3886人(该文主写辅警,2020年民警牺牲315人,因公负伤4941人),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的牺牲与伤痕让家庭、朋友痛心,他们也同样用鲜血和生命阐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可是,曾几何时,“编制内外”成为身份的“天堑”,“同命不同价”使得不少“编外”人员陷入尴尬境地。同样的藏蓝,不同的肩衔。他们是公安辅警,是我们每个人的兄弟姐妹,更是是这座城市安全的守护者。
我们为逝去的英雄感到伤心难过,但是我们更加期盼活着的英雄,因为这才是人性本能中对生命的尊重,这一点是不分编制内外的。对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尤其是那些先出现血和生命的人更应当得到尊重,没有职位高低,没有富贵贫贱,应当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其实,生命本无高低贵贱之分,英雄的定义也没有“编制”这堵墙。倘若仅仅以“编制内外”来衡量冲上第一线的是否是英雄,来判断是否牺牲的有意义、有价值,这是对英雄行为的亵渎。英雄没有“编外”,理应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价值取向。
当然,尽快落实以人为本的关怀机制才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不仅要让逝去英雄家属享受到无差别待遇,更要让仍然坚守一线的编外人员获得满满的归属感,从内心认同自己的职业,不会再被人嘲讽到“你只是一个辅警而已”。当然,保障辅警的话题这几年愈来愈热,就仅仅去年就将1.10设定为警察日,各地也为辅警的福利设定了晋升方案,我们期待进一步的成果。
致敬中国辅警,藏蓝色永不分深浅,辅警也是警,他们从不曾在暗处,而是一直就在我们眼里、周围、面前。毕竟不同的简章,同样的担当。编制外,不仅仅只有辅警,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也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