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吴松超老师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一书,阅读了第三章《写教后记和观课记》。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叶澜教授“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的教诲,流传甚广。可是,作为一个上班13年,写了13年教学反思的老师来说,我的教学反思依旧写得平淡无味,反思不深入,有时候还找不到反思的点。其实,深入思考,会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找不准有研讨价值的反思问题;反思触及不到课堂教学规律、学科教学本质的东西。其最终的根源还在于自己“浅尝辄止”,没有真正认真地去探讨课堂教学去深入思考教学的优缺点。
写好教学反思,需要“穷追不舍”的意识,同时得不断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同时,写好教学反思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策略:
1.化整为零,深入反思,独立成篇,形成系列。
2.少些课堂实录,多些规律总结;少些细枝末节,多些“状态观照”。
3.别让“课堂生成”喧宾夺主。
4.视野宽一些,不局限于一节课。
个人存在的一些困惑:自从2022版新课标颁布后,作为一线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路径知之甚少,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对课堂的理解和教学反思的深度。渴望能获得这方面的指导与引领,把课程标准和教材融合起来,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