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社区类型的产品,学习了些产品大牛的产品思路,加上自己工作不饱和时的思考,整理了三个部分:什么是社区?关于问答社区的判断;关于内容社区的判断。主要作为思考的记录,也欢迎各种讨论。
什么是「社区」:
1、在内容的发布者、浏览者、互动者这三类人中,内容发布者的人数越多越接近社区;浏览者的人越多,越接近媒体。
2、是否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有独特性的互动文化以及对这个社区内群体的认同感。
3、形成一定规模的用户关系,可以体现在互动数。
社区通常会满足三个条件中的前两个,这两个条件更易于做为判断社区的标准。
互动者不能单独作为社区的判断依据是因为,媒体也会有大量的互动(互动的定义:点赞、评论、关注、收藏),社区更注重的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媒体只注重头部用户即可,其他的用户都是用来供养头部的。
关于问答社区:
知乎:2012~2014年 早中期阶段,以知识分享为重点,重视求知的态度,培养了一批核心用户。随着社区的开放,慢慢社区向生活经历分享迁移,类似故事汇。这也是核心用户不停念叨的「知乎内容水化」。但是从知乎的体量上来说,生活经历分享的社区肯定比纯知识社区要大的多,纯知识输出只能是一条窄路,因为热门的知识存量和增量都是有限的。「内容水化」拉低了知乎的逼格,但拉升了知乎的各方面数据。
可以看到知乎的成长路径是定位于知识分享社区,用大V拉动初始数据积累种子用户(互联网圈),接着社区开放,用户量增加(虽然内容水化,但知识社区的定位精准 —— 有问题上知乎),逐渐做各种商业化。
悟空问答:悟空问答背靠着今日头条,大量用户直接导入,但直接导致原始用户比较杂,而悟空问答的状态更像是自媒体公众号的变种,自问自答的PCG内容输出,引导用户浏览为主,评论、赞同为辅。所以这样的产品基因,不可能做出知识分享社区,就算挖各种大V过来也没用。
非垂直领域的问答社区产品:百度知道、阿里UC问啊、企鹅问答、网易问吧、微博问答,除了百度当年自建内容,用搜索引擎的流量,为百度知道打下好底子,其他的非垂直领域的问答都已经不见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非垂直领域的问答社区,现在没有机会再做一个。
关于图文内容社区:
非垂直领域的图文话题社区,一定在内容这个维度上,向上再抽象出一个动力,才有机会。比如:
一罐儿的「树洞」
soul的「灵魂社交(美化荷尔蒙社交)」
same的「兴趣频道社区(轻社区,重社交)」
即刻的「内容 + 社交」
当谈了内容社区的时候有三个重点「高纯度优质用户」「话题质量」「秩序」
只有缩小圈子粒度,才有机会有效的提升上面说的三点。缩小圈子粒度的方法,垂直社区、same的频道拆分或者内容层面向上一个维度抽象(但必须具体 比如「树洞」比「知识互动平台」更具体)。
因为对于高质量话题、高质量回答,是要基于用户画像而定的,宝妈的优质话题对于一个青年来说就是垃圾话题。这也是为什么要「垂直」要「缩小圈子粒度」的原因,就是要高效的命中 人----内容。
以上是对最近工作的思考,以此留念。准备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