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初我给自己自己定了一个读书的目标,今年要读完30本书,分到每个月的话要读3本,于是我和去年比起来看书的时候的确多了起来,好的话一两天就能看完一本书,我还专门打印了一张甘特图来记录我看书的数量和频率,看完的书都在我手边的抽屉里,里面的书逐渐增多,我的焦虑也逐渐浮现,我会问自己怎么样叫做我已经看过这本书了?如果我没有留下什么,我说的留下是写出我自己的文字,带有我的思考问题想法答案的文字,我能理直气壮的说我已经读过这本书了吗?
所以,我非常想学习怎么写读书笔记。
我看过很多厉害的人写读书笔记,画的思维导图,我发现我很难做到那样,我还没有修炼到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围绕全书,写一篇详尽的读书笔记,我的关注点往往就在书上的某一小段。既然我只能站在这个角度,那我就从这个角度出发,输出我的想法,这样应该总好过我一直焦虑却又一直迟迟不敢下笔吧。
于是,为了让我自己不要被最近读过的书呆呆的困扰,我决定先能写什么就写社么。
首先从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开始输出。
这本书我两三年前读过,应该是彭彭推荐我读的,当时读完,感觉很淡,也没有立马行动,所以忘得差不多了。这次是读完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之后,趁热打铁,又把这本堆灰的书拿出来粗粗读了一遍。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作者奥野宣之老爷爷指导你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成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这也是我为了写这篇笔记,重新翻看这本书梳理出来的脉络,我想我的笔记思路也试着沿着这个脉络走)
【笔记】
作者有介绍四种笔记的使用方法: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随想笔记。
作者说,跟书有关系的信息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里。看电视、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都是灵感闪现的好机会,捡起日常中闪现的点点滴滴积累在笔记本里。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
作者说,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消化,也能促使你吧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想到我在印象笔记之前有存过一篇文章,关于陈坚日记20分钟&一张A4纸记录想法)
给我的启发:我在读书的时候有养成这个习惯,那段时间是我获取知识最多的时候,随着工作,成立家庭,这样的习惯反倒慢慢被遗忘,有时候脑袋里也会有一闪而过的想法,不过我懒的去捕捉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很少主动想要去了解一样东西。随想笔记,这个主意不错,我想要借鉴一下,尝试着从现在开始捕捉记录起来。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购书清单。
通过电视广告、书评报道、书里的推荐版块或者朋友的推荐而得知的书名,都可以记在笔记里,。如果带上这份清单,去书店就可以主动选择书籍,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联系到我自己身上:我在给慢慢选绘本的时候,每逢电商大促之前会把平日里积攒的书单理出来,一本一本再去大概了解一下,根据了解的信息,比如书里的绘图,讲述的故事,画风,然后揣测,是否合乎慢慢最近的兴趣点,如果是我会放在首选清单里,这一次一定要趁着活动买了,往往是这一类书是买回家之后慢慢最先宠幸的并爱不释手的,我享受为孩子选书的这个过程。
而到给我自己选书的时候,精心的程度就大打折扣了,反观自己,成家的这几年,我时候在心里觉得,我自己读书这件事是不是可有可无了?再深入一点
,我还那么重视自己吗?重视自己的喜好,成长,幸福。
所以,我接下来也要拿出为慢慢选书的热情,开始为自己选书。(重点记录,通过谁在什么情境下知道这么书的名字的?我好奇什么,我想通过这本书解决我的什么问题?)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各种报道的剪报。
通过各种报道的剪报,尽情收录感兴趣的内容。作者还特别提及自己,不只会剪下新出刊物上刊登的信息,还会翻看过去已经读过的某些书和偶尔刊登在报纸上的书评连载,把上面的介绍也做成剪报日后再读这些剪报的时候,不仅能找到再读一遍某本书的契机,还能回想起书中忘却已久的描述。
剪报,十几年没做过了,不过重读一本书的契机,还是很吸引人的。我目前的现状是能保持每日阅读20分钟,能先把这个习惯建立就已经很不错了,我相信随着我阅读的书越来越多,我会需要这样的途径来了解更多的好书。
[if !supportLists]④ [endif]读书笔记。
作者说,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在笔记本上做摘抄、写写读后感,或是在上面贴一些象征这次读书体验的小物件,将这次读书体验封存在笔记本里,就当这本笔记本是记录自己真实体验的“旅行日记”“冒险日记”。
这个比喻太好玩了。如今,手写读书笔记有点困难,我更多的选择在电脑或手机上写,然后放在简书,暂且用这样的方式记录我的读书旅行日记和冒险日记吧。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读书的五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这五个步骤,作者还提倡“信息一元化”,就是使用同一个笔记本记录这所有的信息,把想读的书和读过的书都记在同一个笔记本里。关于这样一个笔记本的使用方法,作者给了五个技巧: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可以书写任何内容。读书笔记不只是用来记录读书过程,还可以写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比如读报纸杂志觉得不错的主题、感兴趣的作家名字、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台词、别人推荐的书,多记录一些一闪而过的小想法。(之所以记录的这么细,是觉得作者真的是什么都为你想到了,我特别喜欢这一块,做起来吧。)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按时间顺序书写。笔记就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往后写,不需区分,不需誊写到别的笔记本,只要写上就好。
我自己,买了很多B5大小的空白页小手记本,用来记录平日看到的东西,感兴趣的想法,小本子是方便,不过容易丢,有时候找不到,用的也快,我之前还每隔一段时间誊抄一遍,把觉得感兴趣的抄一个新本子里。现在想想是不是没有必要呢?应该有一个大大的厚厚,从一而终的本子,哪怕半年一年只用一本,里面五花八门,什么都记录,灵感来的时候就写在便签上,然后,贴到当天日期下可好?这样过了半年一年,翻开走过的路,会不会更有意义呢?恩,就这么办!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附上日期。每次写笔记都要加上日期,比如统一的六位数列:190411
[if !supportLists]④ [endif]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if !supportLists]⑤ [endif]可以粘贴。
上面我还说自己现在习惯用电脑或手机写读书笔记,可是整理完作者交代的5个小技巧,我突然觉得纸质和点子的完全可以相互照应,比如,平日的一些灵感啊,想法啊,瞬间即逝,必须要随手记下来,读书笔记这一块可以用电子形式,然后再纸质本子上标记一下,便于日后查找,比如190411这一天,我这样记录:前段时间读完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在我的简书上写了一篇读书笔记,想要看的时候可以去搜索来看。
【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的读书五步骤里,我最感兴趣的是③“读书”和④“记录”这两步。
作者在书中说读书笔记不只挤满文字这一种,还有一种可以是一句话,比如:“2013年8月5日,我读了《O O O O》。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别小看这一句话的读书笔记,如果写的这样简单,更容易坚持下去。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才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至于能否得心应手的的做好读书笔记,进而熟练的参考记录过的笔记,都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才能收到的效果。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切都应以“能坚持下去”为先。即使是一句话读书笔记,也让这次读书成了一次看得见的体验。
看到这里,终于解开我开篇的焦虑之谜,为了不再焦虑,下次读完一本书,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读书笔记,如果再想深入写,就转移到简书写,不想写就不写,这样应该会少焦虑很多吧。
作者说写的书笔记也是由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读书的目的就是用自己的额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就干脆丢掉。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那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记录的时候,写下自己的额心声,感觉和想法,所以一句话是完全可行的。
看完作者这段话,一句话:霸气侧漏!我喜欢,哈哈。
读书都会做记号,作者介绍了一个方法:通读——重读——标记
①通读的时候,一遍阅读,一遍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②重读就是,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依然觉得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角也折起来。
③标记就是,再读两角都折的部分,第三次阅读之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接下来再读一遍③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这样的方法用在读很厚或很难的书时,可以用三色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不过,对我这种随时读随时有想法想要写下来的人来说,这种方法要怎么使用并加以吸收改进,是我接下来要做的功课了,先用起来,是第一步。
【“葱鮪火锅式”读书笔记】(wei三声)
这是本书中我最想使用的一种读书笔记方法,整个方法就是除了记录:
[if !supportLists]l [endif]写读书笔记的日期-六位数日期
[if !supportLists]l [endif]书名
[if !supportLists]l [endif]作者名
再加上以下两个要素:
[if !supportLists]l [endif]读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if !supportLists]l [endif]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做摘抄的时候,要重读一遍用笔做过标记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经过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
摘抄用“O”表示,评论用“”表示,交替出现在每个段落前。
用“葱鮪火锅式”读书笔记落实在纸面上就是下面这样的格式:
[080715]《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O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P180)
我的吧嗒吧嗒
O
···
就是这样,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作者说,带着主观的心情去读书,是学者和编者都没有的、只属于普通读者的
特权,应该放心享受才是。哇,这是属于读者的特权,太好了,用起来。
【重读笔记时间】
作者建议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景对笔记进行重读,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选择一个“重读笔记时间”,比如晚饭后睡前这段时间,有时候需要洗衣服,给孩子洗澡,忙别的家务,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法静心读书看报,可以用用来重读笔记。
也需要量化重读的频率,可以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把重读计划写在日历和笔记本里,提醒自己。
我觉得这样的仪式感需要在生活建立起来,关于在生活中特殊时光里做一些特殊的事情,并将它们形成习惯,真的很好。我也在问自己,我想要哪些特殊时光,我要怎么把它们融入到我每一天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