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走出来,从蕴含地火的历史中走出来,耳畔还响着乒乒乓乓的枪炮声,眼前还流淌着烈士的热血,整个身心澎湃着,象沸腾的母亲河。再转过身来,看一眼身后这座伫立在黄河岸边空旷平原上气势恢弘的建筑,心中默默的祈愿:为解放垦区而献身的英烈们,请你们安息吧!共和国这片年轻的土地再不会遭受外敌的蹂躏。
阳光很明媚,照耀着这块寂静的生机盎然的湿地。略微泛碱的泥土中深扎着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植被的根,地上一撮枝枝叶叶,地下深扎根根脉脉,这是这一带植被的典型特征。这使我想起这块沃土的儿女们,这么多年过去了,阳光就着么单纯的照耀着,这里历经的血雨腥风,每一寸土地都是可靠的见证,同样也是有胆有识英勇无畏的黄河儿女保家卫国的见证。英勇的黄河儿女象漫无边际的芦苇深扎泥土,战争岂有不胜,人民岂有不胜。
开往大汶流的客车已经启动,回头再看一眼,纪念馆那伟岸的身躯正以一种宁静祥和的姿态和我们作别。
车子一直往东跑,高楼建筑早已从视野中淡出,道路开始变得难走,车身不停的颠簸,车轮在转动过程中扬起黄土,在空中弥散,很快的又被迅速的抛远。好在不长时间后,车身不太颠,我们也有了一定的适应,才能定下神来看四周的风景。
这是一个偌大的草场,也是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原生态的湿地。走进来便被她的大气所征服,平常的一些事物,比如,人,公共汽车,道路都被无限的缩小,再缩小。北面植了一些白杨树,南北走向,树有茶杯口粗,行距大约有五米的样子。中间盖着一些薄膜,当地人告诉我们是棉场,在我们的视线里偶尔闪现出一两个渺小的人影在田间忙碌。不过我非常纳闷,从最近的村子出发来这里耕种,骑摩托车走的话,怎么也得走个一天半晌的,为什么没见他们的交通工具?这个问题很快便找到了答案,在地里面我发现了一些低矮的窝棚,原来如此。不过他们如何在这空旷寂寥的草场中生活倒成了我最关心的问题,但车子没有要停的意思,疑问便被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如果说北面还有一些人迹的话,南面可以说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无人地带。满眼都是芦苇,低矮的白色的苇干,迎着风抖动,更多的是这一片,那一片的苇毯子,翠绿翠绿的。偶尔从视线中闪过一滩不规则的明晃晃的水,被风掠过,有细细的波纹象舒缓的乐曲,令人耳聪目明。我深信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不信你瞧,空中飞舞的不知名的鸥鸟,舒展着美丽的翅膀,在低空斜斜的飞翔,旋转。人们的心一下子被飞鸟的翅膀牵动了,很多人取出相机抓拍这珍禽的艳影,这些鸟儿并不怕人和轰鸣而过的汽车。人们在欣赏飞禽舞姿的时候,同时也成为了鸟儿眼中的风景,这是何等的野趣。不过,稍稍令我遗憾的是,现在是春季,因为我早就听说,大汶流最有名的风景之一便是芦荻飞雪,这是深秋不可多得的景观,春天是不会有的。但眼前这么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我也能想像得出芦荻飞雪那壮观的场面,但也只是想像而已。
车子再往前开,眼前便陆续出现了一些球形的柳树,倏然闪过的一个木牌告诉我们,这就是天然柳林。开始的时候只是偶尔一簇两簇的,当然这还称不上是林,越往前走,柳团子越多,车上的张主任告诉我们说,这些柳树都是黄河水淤过来的,这些柳树,所谓的树真不如柳团子形象,它们从来没有经过人的修剪,这里地势平坦,常年有大风吹过,成球形生长应该是它们在实际生活中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这种姿势可以把猛烈的风有效的进行缓冲。我更觉得这些柳树象垦区革命年代在青纱帐中埋伏的黄河儿女,那么虎视眈眈的注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越走近它们,我就越觉得一种八卦阵的气势,杀气腾腾,气势汹汹,不怒自威。
车子终于停了下来,停在柳林深处。我们终于可以下来走一走,看一看黄河故道,更看一看不远处的黄河。
踏上迂回的木质长廊,放眼北往,黄河俨然已失去怒涛拍岸的激昂,此时正静卧在河床里,象一个恬静安详的少女,默默的流淌。渤海湾象早已一个等候多时的多情小伙子,伸开了臂湾拥抱她,我想当黄河水深情入海的一刹那,也同时完成了一个完美的自然的交替。从雪域高原融下来的水奔涌千里,最终款款入海,想一想就是一件非常涤荡灵魂的事情,或许对于黄河来讲,入海便是她的奔涌的力量,而垦利------东营最东方的这块土地承载了黄河的历史使命,黄河改道无数,而这块土地更象一位坦荡的母亲,眼看自己的女儿出嫁,为女儿能做的唯一事就是在出嫁前接受女儿最深情的亲吻。
长河汤汤,历史绝尘。时间突然变得深情而凄美,并且更赋人情味。
母亲能为女儿做的事情,三角洲一做就是几千年。。。。。。
这是何等的胸怀与坚韧,我深深的为此折服,同时我苦苦追寻了多年的精神家园如水落石出般浮现出来。黄河,三角洲,垦利人,芦苇,柳团子,草垫子以及温湿的风。……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相见恨晚,情深义重。蓦然地,一种人格在洗尽铅华之后更质朴,一种信念在遭遇砥砺之后更坚强。我,一个普通的黄河的儿子看见自己的灵魂在汤汤的河流中,在漠漠的旷野中,在深厚的历史中虔诚的皈依……